让所有教师都触摸职业幸福
[现象]
报章杂志上,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师生相互伤害案件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各种调查研究不断向人们揭示,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教师说:当老师工作辛苦,得到的回报太低。有的教师说:带完这一届高三,打死我也不当班主任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存在于教师中,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又在何处?
有的教师认为,奖金待遇高是一种幸福;有的教师认为社会地位高、上级赏识是一种幸福;有的教师认为,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健康成长,就是一种幸福。
对幸福的不同理解,使得每个教师感受到的幸福都有所差别。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从事教师职业只是把它看作谋生的手段,那这种看法基本无助于教师个体经验的积累和幸福感的递增。
相反,如果教师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一种与成长有关的幸福,那么他们每天就都能带着幸福来到学校,下班时又都能收获幸福回家;每个新教师也就都能带着幸福走上讲台,数十年后又能带着满满的幸福离开。教师所体会到的这种幸福来源于充盈的内心,它能让师生因彼此的成长而变得更加幸福。
当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们不能让教师“为无米之炊”,不能指望所有的教师只因身为教师、喜爱教师职业和辛勤工作,就都能无条件地、自发地幸福起来,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支撑。
要让教师感到幸福,可以有很多办法,可以多与教师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可以采取人性化的关怀,从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服务与保障。然而,要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还必须从根本上尊重教师,尊重所有教师的付出,尊重教师的职业生涯。
许多教师的职业生涯从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开始,经过一定的年岁,有些人出类拔萃,而有些人则终究要归于平淡。这个世界不只是成功者的摇篮,我们已经给了杰出者太多的赞誉和奖赏,却时常忘记给予默默耕耘者一些鼓励和掌声。一些学校,对优秀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政策倾斜和奖励,而对表现一般的教师却常常缺乏必要的鼓励措施;一些学校,对初入职的教师有入职培训计划,对年轻教师有加速培养目标,对骨干教师更是不遗余力地锻造,而老教师呢,除非已经成为骨干,否则就只能安静地干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切培训、进修、外出等等机会似乎都与他们无缘。
有一句话颇有道理:一个国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同样地,对待那些不那么优秀的老师们的态度,将影响所有从业者职业安全感的形成,而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基石。
对于学校来说,所有的教师都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资源。尊重完整的教师生涯,尊重在专业发展上达到不同程度的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研修共同体,让所有的教师之间形成相濡以沫的伙伴互助关系,将使学校成为不断碰撞出教育智慧的场所,也将使更多的教师在其间体会到身为教师的幸福。
或许,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即意味着不断奉献和甘于平淡,但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大家都应当理直气壮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追求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因为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为了社会,为了国家,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