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一位农村老教师的五个忠告

作者:李艳平 来源:中国教师报 点击:1242

笔者在农村从教近三十年,深感农村教师工作环境之艰辛,也体会到了农村教师成长之缓慢。但事在人为,虽然环境条件差,仍有一大批教师逐渐成长起来并支撑了农村的义务教育,其中不乏优秀者。细想这些教师的成功,结合自己走过的路,我认为在农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勤于读书

刚参加工作,我便发现在师范学校时的美好憧憬与农村的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当时,没有名家指导,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单位领导也不会过多地提要求。不少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喝酒、打牌,无所事事。而我则在工作之余读自己喜欢的书:中外文学、科普读物……“腹有诗书气自华”,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发现自己暴躁的脾气慢慢变得温和了,课堂对我来说也越来越轻松。多读书不仅使自己慢慢地增添了几分儒雅气质,也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堂。

二、常写教后感

一节课是否成功,教师的心里最清楚。以前,由于农村信息闭塞,不知道有“课后反思”一说,但上完一节课,我就马上把成功与失败一一批注在教案上——我称之为‘教后感’。平时经常拿出老教案看一看,想一想,好的发扬,不好的及时改之。因为是自觉行为,我的“教后感”都是有感而写,从不无病呻吟,更没有被迫为之的痛苦。

三、结交你该结交的人

在城市学校,一个新教师到岗,一般情况下校领导会给她(他)指派导师。在农村,不少学校不会给青年教师派导师——因为没有这样的习惯,一般也不会有哪个中老年教师愿做青年教师的师傅——往往源于没有自信。青年教师刚踏入社会,满怀报效社会的豪情,忽然发现校长水平很一般,而且忙于社交,忙于人情,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心里难免失落,不少人可能就会不思进取。因此,农村青年教师要想在别人的帮助下成长,就需要另辟蹊径,怎么办?结交你该结交的人。我参加工作不久,发现学校的教导主任知识渊博,谈吐不俗,为人正派,教学效果也非常好。工作之余,我经常到他的办公室转一转。他有时间时,就和他聊一聊。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教育教学中有什么问题,我都会跟他说一说,向他请教。慢慢地,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读书心得,谈人生。以后我每到一个新的学校,都很注重我该结交的人,为的是更好地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农村学校可能规模不很大,但每一所学校都会有几个优秀教师。有目的地结交这些优秀教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天长日久,不是师傅,胜似师傅,他就可能成为你专业发展和处世的领路人。人这一生中,身边的人对你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圣经上说:你不要结交坏人,免得你被坏人带坏了。你结交了你该结交的“好人”,进步能不大吗?

四、一颗平常心

这些年来,随着工资的改革,职称和工资挂钩,有不少人为职称而努力,为荣誉证书“奋不顾身”。这时,青年教师若没有一颗平常心,会因此而郁闷、气愤,感到社会如此的不公平,奋斗没有了方向。其实,风物长宜放眼量,何必计较一时的得失?天大,地大,心更大。做自己的学问,干自己的事业,社会岂无回报时?

我1990年调入乡二中,1991年任教导主任,1992年任校长。在此期间,我团结全体教师奋发图强,用了5年的时间终于使一个薄弱学校走向繁荣。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于1997年辞去校长职务,进乡中心校负责教研。2003年,中心校机构改革,我被下放到乡一中当了一名副校长。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我这是走了“下坡路”。开始我也感到委屈,但未来的路还远,必须认真走下去。我重新定位自己,我不就是一个普通教师吗?普通教师又有几人能够当校长、副校长呢?上帝待我不薄呀,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位置的变化,得与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去,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引领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走进学生心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从学生那里获得快乐!

五、利用网络

互联网拉近了城乡的距离,也给了农村教师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成长的阶梯,一个交流的平台。年轻教师可以通过建博客、QQ群,参与论坛讨论等途径向高水平的同行学习,向教育名家取经。成名师不易,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合格教师又有何难?

一句话,改变环境不如先改变自己。路在脚下,看似没有路,迈开第一步,我们便已上路。

 

 


 

更新:2009-11-12 05:51:4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