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快乐的教师
我是一名教师,一说教师,有人就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教师,太平凡了。是的,教师人是平凡的,但事业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牺牲。我为能从事这样的事业而自豪! 都说童言无忌,那是因为儿童的率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都说童心烂漫,那是因为儿童的心中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童年是最具有诗意的岁月。天天和儿童在一起谈心、读书、学习,学着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和他们同喜同悲、同苦同乐,一起成长,真是一件幸福无比的事情。当我把点点滴滴的心血化为浇灌花朵的雨露时,我惊喜地听见了花开的声音。它告诉我:脚踏实地当好一名小学教师是真实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永恒的……
一、呵护童心 倾注师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种呵护就是无微不至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发现并宽容他们新、奇、趣、怪的想法,可以激发他们具有个性的思想火花,培养其创造精神。
今年10月份正是学校开展的“数学活动月”,我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用数学元素创作一幅想象画。同学们共同设计,合作完成。在完成一张小报编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内容可读性,趣味性,又要考虑排版新颖、巧妙,整体效果别具一格,这一切处处渗透着创新。自编数学小报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挖掘潜能 竭尽师责
教育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所具有的潜质也不尽相同。“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你就会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竭尽师责,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不容易被发现的优点、潜质,育人育心,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这样一类学生,表面上他们资质平庸,成绩总徘徊在“良-”这个档次,要让他们进一步或下滑一步都很困难,平时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久而久之,老师们便放弃了对这类学生的提升教育。经过长期的观察以及我与他们,与他们的家长交谈的过程中发现,造成他们不积极进取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孩子本身很娇气,吃不得半点苦;二是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不高,在小学阶段,能跟班走,考试及格即可。这样,慢慢地他们的意志越来越脆弱,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被老师关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老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并且要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当我从浮躁中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拿起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时,一个个小荷露出了尖尖角。
别看刘子晴平时一声不响,可她对画画很感兴趣。下课后,总能看见她趴在课桌上涂涂画画。嘉裕同学,对什么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老师走进教室前,总爱穿行在组与组的通道上,摸摸这个,拍拍那个,同学们都叫他“万人嫌”,但他能及时向老师报告不遵守纪律同学的表现……一旦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我便紧抓不放,让这些优点更优,成为他们爱学习、乐学习的动力。
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他才能教育孩子。”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蹲下身和学生交流和沟通,且多去班级各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身边的事,和学生拉拉家常,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朋友,学生一定会喜欢你!
三、创新进取 提高师艺
呵护童心,倾注师爱,师生之间有了水乳交融的情感;挖掘潜质,竭尽师责,“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育人育心,感受教育的快乐。但是这些“爱”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还有一段距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罗姆就曾经说过:“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这种“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要求教师拥有创新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我在业余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除了阅读自己订阅的杂志之外,我还大量翻阅学校现有的教育杂志,并认真做好理论笔记,不断积累,不断给自己充电,扎扎实实打基础,为做了名合格的数学教师而努力。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我只愿做那一颗平凡而快乐的铺路石,让我们的新一代走在我们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前方,奔向四方,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