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心立德 以德治教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话,那么这位工程师就首先应该将自己的灵魂世界和德行修养的大厦建造好!“德高为范”这句在师范学校常提的话,如今在经历近十年的教育教学磨练后,我有了更深、更真切得体验。
对于塑造师魂和师德的"十心说",我在经历学习、领悟、实践和反省的过程后,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现抖落出来,以便与大家交流、切磋。我将“十心“分为四个层面来阐述:(1)战略层面的忠心、良心、雄心;(2)战术层面的爱心、匠心、和痴心;(3)处理自我和外界关系用虚心和同心;(4)面对功利的清心和贯穿众心的恒心。
一战略层面的忠心、良心和雄心
如果用建造大楼来譬喻,忠心就是建楼选址的问题,看所选的地方是否坚实,稳定可靠;良心就是科学施工,保质保量,不能因为偷工减料而成为“豆腐渣工程”;雄心决定了楼盘的大小和楼层的高度。
忠心是一个教师的社会属性,是立场问题,即为什么人和阶级服务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理应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为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唯如此,你的教育大厦才会有坚实牢固的地基,你的发展才能有强有力的支撑。往小里说,就是要服从学校和组织的大局安排,忠于职守。
良心,是一个人的个体属性,它穿透时空,跨越阶级,是人性中“善”的一面。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君子怀德。”数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坚守着自己的良心阵地,传承着人性的良知和人类的文明。
教师作为人类知识、文化和文明的学习者和传承者,身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当你看着一个个生气勃勃的个体,透过他们天真、清澈的渴求知识的眼睛,想一想他们含辛茹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你是否意识到“百年树人”的重要性和干好工作的必要性。刚开始工作时,常听一些老教师说:“当老师是一个良心活儿!”现在,我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我要凭着良心和良知,尽自己的一切所能,让自己所教的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成为社会的栋梁。
雄心是一个人的理想抱负,是忠心和良心的强大内驱力。教师的雄心展现的不能像勇士那样驰骋沙场、纵横杀敌般酣畅淋漓,只能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样的默默无闻。教师的英雄用武地是三尺讲台。如何在小小的讲台上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呢?①要有“做好教书匠,争做教育家”的宏大志向;②把握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努力培养不同层次、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③竭力工作,为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效果而不懈奋斗。真心希望我们的教育大厦越建越高,让农村孩子登高望远,领略到美好的人生光景。
面对所从事的责任重大的教育事业,我们只有用无限的忠心、无悔的良心和无畏的雄心,才能开拓出一片教育新天空。
二战术层面的爱心、匠心、痴心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要用博大宽广的胸怀去无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要容纳他们的不足。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独具匠心地引导他们成长、发展。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中去时,就会忘我工作,宠辱不惊,如痴如醉,步入痴心的境界。
之所以说爱心、匠心、痴心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是因为它们是忠心、良心和雄心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先谈爱心。爱自己的事业岗位,爱所教的每一名学生。大爱无疆,大爱无形。这种爱可以是对学生点滴进步的一句表扬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或是在学习或生活中有困难时的乐意相助,也可以是学生犯错后的至情至理的严厉批评,还能是将这种爱的力量贯穿于日常认真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爱的无言而有行。爱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之时,教育教学工作就容易进行并取得成效。爱是催化剂,更是强心针。
爱心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要讲究恰当的方式方法,施爱也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不同的教育对象,匠心独运,因材施教,达到教育之目的。这种匠心的练就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种在实践中凭一颗热忱之心,认真严谨的态度,不断总结和提升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匠心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但它又高出一个层次,因为它讲究方法和艺术,重视实效。如果将匠心运用的淋漓尽致,进入到忘我之境,就达到对教育教学的痴心状态。
痴是外在表现,而内心是应该清楚要做什么和如何做好的。老师的痴心应该体现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围绕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向着教学目标不懈追求,追求卓越。痴心状态好像有些另类,但为了教育大厦的稳固,质优和创造新的高度记录,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痴心,但没有妄想。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如何施教、怎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永恒的话题。教师应全心入痴境而又能静心观所行,反思、反省所为,提高觉悟,提升业务水平。
爱心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匠心和痴心是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
三处理自我和外界关系的虚心和同心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他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现实,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处理自我和外界关系时虚心和同心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大教育家尚有如此胸襟,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虚心,就是师于人,长于己,是一种学习行为,又是一种做人态度。虚心是为了提高自己,学习对象可以是同事、朋友或者是学生,也就是一切有长于自己的人,真正做到完善自我,终身学习。
“教学相长”我们大家都有这个体会。在教学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虚心向同事请教、讨论,再长知识的同时,又能拉近同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融洽的教学研究氛围。有时学生的一些新奇、独到的见解或观点,也让我们从中有所收获。例如,我在讲解一些题目时,与学生发生争执,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争论以后思路更清了,学生理解也就更深了,同时他们的见解也受到了尊重和接受。“虚心使人进步”这句话是非常有理的。
在工作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和指正,要虚心接受,用心改正。这样更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工作的开展。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此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只有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使教育事业获得更大发展,“百花齐放香满园”。因此,在工作中,要同心同德,有事多商量,集思广益,发挥团队作用,形成合力,才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老师的工作自由度虽然很大,但不能单打独奏,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出类拔萃的人才。同心就是以身作则,搞好团结,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待人接物,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团结一切力量向前看。
虚心是一个人接受外界事物的一种态度,而有无同心则表示自身是否能被外界接受,容纳。
四面对功利的清心和贯穿众心的恒心
现实的世界充斥着功利和物欲,教育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教师是社会的一分子,身处其中难免受其影响。
教师这一职业注定是奉献多于索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这一特性的生动写照。教师于喧嚣、浮躁的社会中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但这并不是说教师是只“只干活不吃草”的牛,他们也可以有一定的合理诉求,特别是待遇方面。
恒心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持之以恒地迎接挑战,克服难关,它显示着一个人的意志和毅力的坚韧程度。它在前面所述“各心”中都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贯穿于各心之中。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精益求精,才能走向成功,教育工作也同样如此。
这十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原则要求。无论是那一心都需要我们去做去落实,否则只能成为口号。这“十心”,一言蔽之就是要求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