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先做人,后做教师 ——谈新时期教改中的师德

作者:佘舜娇 来源:XSK 点击:4526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迸发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良好的教师道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更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师道德,也就是教师得先做人,后做教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情接纳,笑脸面对

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应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而更多的是情感,是用真情实爱去笑对每一个学生。我们的学生肯定是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的:成绩有好坏,心理有差异,思想进步有快慢。无论是怎样的学生,我们都应给予浓浓爱意,特别是问题学生,他们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很严重,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只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就一定会点燃他们奋发进取的火焰,扬起他们勇往直前的风帆。我班有个学生,上课经常迟到,不能专心听讲,作业时常缺交,成绩总是不及格。通过调查了解,我得知她父亲早逝,母亲改嫁,撇下她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生活极其困苦。于是,我从生活、学习全方位地关心她,给她买学习用品,留她在学校食堂吃饭,辅导她学习,疑难问题一遍又一遍地给她讲解直到她弄懂,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学期下来,她就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上进了,生活态度也积极了。每一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倾注全部的感情和爱心,才能拨动每个学生的心弦,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

教师积极的生活态度,笑对人生的精神风貌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笑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力,一项艺术,我们当教师的应努力钻研这门艺术。有的教师总觉得现在的学生难教,认为学生厌学,不守纪律,不懂感情,不懂礼貌,于是平日里板着面孔,怎么也不肯笑,但是他们冷静地思考过没有,难道愁眉苦脸就能把困难吓跑?其实,只要我们教师用开朗、乐观的态度对待每个问题,复杂的问题就会简单化,反之,简单的问题就会复杂化。那么该怎样才能笑对学生呢?首先,应多做实事,这样心里会产生充实感,自豪感,快乐感,根本没有空闲去烦恼、忧虑。其次,要与学生为善,我们应把学生当做朋友,不贬低学生,不讥讽、嘲笑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呵护他,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再次,多学习,使自己具有幽默感,因为幽默、风趣的教师对学生永远具有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成为“欢乐的海洋”。

二、互相尊重,平等关爱

人是有感情的,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应该是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老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会在心灵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我们许多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很冲动、鲁莽,甚至有与学生大打出手的现象。由于教师不能尊重学生,往往学生也有过激的言行,这样的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记得有一次下课时间,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两个男生正在吵架,语言十分难听,两位老师跑来,一位是大发雷霆,一位是训斥、嘲讽,然后走了。教师走后一学生很不服气地坐在地上,说了这么一句:“原因也不弄清楚,就只知道骂人,亏你是老师。”我看老师的这顿训斥丝毫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作为教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同样也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可以改变自我,选择积极角色进入学生生活,找学生谈心,分析吵架的原因、危害,告诉学生从那些方面努力去避免吵架等,这样学生心里诚服,教师的尊严也不会受到伤害,在学生中威望会更高。当今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作为师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如果能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老师,师生之间就能互敬互爱互助。

关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奥秘所在。爱,有神奇的魅力,她能使懦夫变得坚强,愚钝变得聪慧,孤独的孩子得到温暖,冥顽的孩子接受感化;爱,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成为他们追求进步,勇于创新的不竭动力。我们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从维护学生的权益出发,“蹲下来看孩子”。要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既是兄姐,又是朋友;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现实生活的指导者。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很难想象,一个习惯不好,要求不严,拖拖沓沓,不修边幅的老师会把他的学生教得出类拔萃。要求学生不乱扔乱吐,我们教师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有一颗宽容的心,教师自己就得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要求学生面向挫折毫不退缩,教师就应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廉洁自律、处世公正、诚实守信、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等都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面对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诸多诱惑,我们更应时刻牢记:我们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为人师表,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我们应保持教育的高尚和自身的纯洁,以功利上的超脱和事业上的进取,以完美的人格力量,赢得学生应有的尊重。

四、勤奋学习,勇于创造

新课程的师生关系不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不但要有能力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要同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认识交往。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有人说:“如果有一位学识渊博,才华超群的语文教师活跃于讲台,那么台下的学生有望日后成为名作家。”但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好好读书了。某校近年对前来应聘的数百名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只有约20%的教师家有藏书,并且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是影响乃至制约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家康内尔告诫世人:“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要做一个有创造力的教师,除了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博览本专业名著和各类报纸杂志,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今后发展趋势,同时还要涉猎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哲学、创造学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集各普通学科的知识于一身。另外要善于依托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等多种途径,拓展学习空间,获取各种信息。

总之,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它所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更深刻意义上的教师,就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个性、欲望,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师,而这些改变就要求教师自身的改变,因此教师应先做人,后做教师。

 

更新:2009-10-31 06:39:1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