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课程,实施高效培训
教师参训最直接的活动就是消费培训课程,师训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教师所需要的课程。课程是实现教师高效培训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元素。打造优质培训课程,让教师消费到“色、香、味”俱佳的精神食粮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为了使新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实践性知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夯实教学基本功,奠定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每年新上岗的教师区教育局都开办培训班。我们采取“理论和实践双轨并进”的培训策略,在新教师培训班上设置了“教育教学理论专题讲座、教学基本功展评和教学常规实践”三个模块的培训课程,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做为提升新教师专业素养的两种强大力量。
一、互动研讨式的专题讲座
新教师培训的专题讲座包括师德修养类、行为规范类、有效教学类、班级管理类4个系列7个专题。我们要求培训者不能仅仅研究“自己怎样讲的生动?”,更要考虑“教师如何学的主动?”的问题,因为“没有教师主动、深入的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教师培训”。课堂上要体现“生命化”培训的特征,即师生的交往互动性、生成发展性和生命体验性,力戒培训者垄断课堂,独霸话语权。
例如,在《教学常规》培训中,我们在提出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的同时,组织教师研讨以下问题:1、关于学生的作业:(1)学生不交作业、抄袭作业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何对策?(2)作业布置和评价应做哪些改革?2、关于学生学习的负担:(1)学生学习是否应该有负担?(2)哪部分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哪部分内容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身心负担哪方面重?(3)负担从新授开始,还是作业和复习?来自家长还是教师?(4)作为教师,你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等。
再如,在《课堂管理》培训中,我们在传授课堂管理策略的同时,组织教师讨论以下案例:“不交作业,一次一元;说脏话,一元一次,30元包月。”新学期刚开始,网上出现了一份“最牛班规”。记者调查发现,该班规出自重庆市秀山一所学校。你对此有何评论?以罚代管可行否?等。
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研讨,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培训变单项传输为多维互动,培植了教师的建构意识、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从而使他们获得了持续不断专业成长的“根部”滋养。
二、体验感悟式的能力展评
我们注重了“集中培训和自主研修相结合、静态的成果总结和动态的过程研究相结合”,让培训持续在教师教学生活的全过程。
例如,新教师六项教学能力的展评包括:普通话暨教育叙事演讲比赛,粉笔字暨板书设计比赛,教学才艺展评,汇报课展评,命题能力测试,培训成果展评。开班典礼上我们进行部署,学员人人制定教学能力提高计划,持续一学期训练,通过展评检验成果、激励引导。同时,这也是开发和利用的来自教师的活性资源,是借用彼力教师“自培”和“互培”的有效方式,其效果是“他培”所不能比拟的。
通过体验,教师感悟到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之基,立教之本。
三、跟进指导式的实践培训
新教师虽然学历层次高,但学业精深不等于会教书育人。针对新教师本体知识丰厚、实践能力薄弱的特点,为了解决新教师入职上岗后面临的“教学思路不清、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组织管理学生不当和教学即时调控不力”四大主要问题,我们将眼光投向了教学实践的前沿,把教学实践培训纳入培训课程体系之中,利用“草根”资源对学员进行跟进式指导。历时3个月的培训,有关学校业务领导具体负责,指导教师一对一培训,师训人员全面谋划、全程跟踪、全员参与。培训包括教学常规的全部内容,以查阅资料、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说课、质量分析、问题研讨等跟进式指导为主要方式。
教学实践培训是学员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教师们“人人都登台,个个是主角”。他们虚心拜师、潜心研究、精心预设、全心施教、用心反思;他们人心思上、见贤思齐;他们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在互动中自主建构了关于“教学”的概念和意义;教师跟进式指导强化了教师团队建设,强化了教师校本教研,强化了师训部门与学校的密切合作,标志着教师培训走进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的主战场。这种以理论支撑解决实际问题,以团队力量扶持个体成长的实践培训,打破了集中封闭式培训的壁垒,生成性的活性资源为培训注入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个个专题讲座,正德规行,令人幡然领悟;一项项展评活动,搭建平台,令人能力提升;一次次亲身实践,历经锤炼,令人智慧生成。教师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精神的“阳光”,领悟着教育的真谛。新教师培训追求的“打造优质课程实施高效培训”的目标,随着改革创新的脚步正逐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