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幸福 是一种生命状态

作者:春华秋实 来源:XSK 点击:1979

下基层学校听课教研,我们常是要早上与下午各听2节课,再分别用早上与下午的第三节课时间进行交流。不少熟识的老师常会关切地问,你们这样听课很累吧!我常会微笑地告诉他们不累。也许,老师们听后,会觉得这是一句客套话,其实不然。听课教研,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幸福的生命状态的呈现。

幸福是因为,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教研员,我将自己定位一个学习者、研究者、探究者、帮助者、商谈者和促进者。正像肖川所言:“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感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正是教研员的责任与使命感,赋予了我教研以高度和灵魂,使得教研变得明晰与厚重。正是自己的真性情——对教研员与教师个性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对教育终极旨趣的看重,从而“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获得了“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鸣而欣然有会,花落而萧然自得”之幸福。

幸福是因为,我深刻地醒悟:在现实情况下,帮助教师提高课程理解力、课程规划力、课程开发力和课程执行力已经成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教研员要从学科指导走向课程领导,即: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在追求中,服务与支持是教研员的角色定位,过程与质量是教研员把握的重点,教研员的文化变革与重塑是有效追求。于是,走进课堂,像学生一样倾听与思考,获得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教学智慧;于是,走出课堂,在反思与琢磨中,获取了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途径,悟出了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生命互动的灵感;于是,走近教师,与之交流攀谈,帮助提升课程理解力,点亮其心中教育教学之途的灯,让其豁然开朗,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的幸福。

幸福是因为,我看到了“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在课堂,无数次感受了老师像园丁一样,尊重孩子们的人格,给予生命滋润,从而互动的生命课堂呈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境界呈现;我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让一个生命唤醒另一个生命,一个思想点燃另一个思想,一个智慧激活另一个智慧。而我,在课堂的倾听与思考,课后的反思与研讨中,引导教师追求教学的三境界:心中有案,一心只为教案走;心中有文,读懂课文万事休;心中有人,教育乃是唤醒人;而我,在追求与探索中,生命的天性和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健康成长,幸福,在生长中滋生。

 

更新:2009-10-07 06:36:4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