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你属于哪一类数学教师

作者:庭院休憩 来源:xsk 点击:2539

我们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激动、兴奋阶段,困惑、迷茫阶段,反思、务实阶段。我也曾经历过前两个阶段,也曾困惑迷茫过:“难道当教师就是上上课、钻研钻研解题技巧、给差生补补课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吗?”在实践中我找到了答案,吴正宪老师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是“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 她就是这样做的,她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最大的成功是什么?经过多年的实践,吴老师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教师乐教、爱教、善教、会教,这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和快乐。她说,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愉悦和谐”是基础;“积极主动”是核心;“全面发展”是目的)。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不仅学文化,而且会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高素质的、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还需要精湛的教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课合一!”

一、务实基础知识的教师

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并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认识的肤浅化,形式化。早期对于计算特别重视,现在则重视估算、口算,现在特别重视统计与概率,这是很重要的人们生活的基础。咬住青山不放松,要抓住基础。我们教数学,往往一节课只几个相同、相近的知识点。不少高考状元,他们大都知道如何整理知识。教师心中有“树”,教学时才能有“数”。 要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不要为了去做而做,画蛇添足,而要看有没有必要这样做。美国一教授来北师大上课,仍用幻灯片,大家问:“在美国也是这样上的吗?”该教授说:“是啊,可以用幻灯片,为什么非要用电脑呢?”多媒体的应用要有一个度的把握,用的过多就降低了学生的思维,不要让多媒体剥夺了学生思维和操作的权力,如圆锥体积的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好,多媒体的现代化不代表思维的现代化,课件要务实,不必过于华美。学科的整合也要避免花拳绣腿,有的教师把九死一生说成1/9,百里挑一说成1/100,七上八下说成7/8,挑三拣四说成3/4,倒数说成拿个东西倒过来。片面追求表面上的“好看”,忽视数学的本质。

二、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曾经有一个问题:三扇门,其中有一扇门的后面是跑车,另两个门的后面是老虎;请你选一扇门,你选好后,主持人就打开这扇门,如果里面是跑车,你就能开走,如果里面是一只老虎(剩下的门一为老虎,一为跑车),主持人就会问:你换不换?国外杂志刊载出来后,引起美国人的热烈讨论,可在我们中国,这个案例出来后没人响应,许多人会说:“这关我什么事?你只要告诉我答案或怎么做就行了!”

美国一教授发现,凡是中国的孩子,考试时成绩都很好,可是动手能力,有时还不如非洲的孩子!美国学生说:考试时不要跟中国学生比,他们不是人,是机器!是考试机器!“什么都可以等,唯有学生的发展不能等”,这种发展决不是简单的成绩提高了,并不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很高,学生就是发展了,而是关于一个大大的“人”的发展。作为老师,其全部的生命价值就在于为每个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思考、选择、创造、展示的机会,帮助每个孩子成长为“最佳的我”。新课程改革,不是只是在教材上多一些画而已,教材最大的特色是给学生一个做数学的素材。数学学习,重在过程体验。 学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在做中学的过程。先做后学,边做边学,都是可以的。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一位教师先提供给学生一个信封,里面放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从中找出梯形;另一教师不提供梯形,却让学生找梯形,学生找不到,教师说:那怎么办呀?自己用里面的图形变一变,看谁能变得出来!学生开始了全新的操作,效果很好。

三、教出数学品位的教师

将“漫长悠久的数学史、璀璨的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的名人趣事、古代数学名题”,作为滋养学生数学学科涵养的丰富素材,适时地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如《正负数》教学中渗透“古人是怎样记录正负数的”,《面积单位》教学中渗透“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面积的”。“教师有责任使学生信服数学是有趣的。”要将数学课程变为“思考的数学”,而不是“操练的数学”;变为“有趣的数学”,而不是“令人生厌的数学”;变为“学习者获得不断成功的数学”,而不是“可怕的,使人失去信心的数学”;变为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的数学”而不是将学生的生活世界抛在一边的抽象的数学;变为带着“文化味”,闪耀着思想火花的数学,而不是作为解题工具的数学。

四、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

数学是科学,科学讲求真与实。教学中要将“求真、求实、诚实、守信”的教育浸润到其中;数学具有严谨性,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行事、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数学具有艺术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数学美的挖掘,使学生感受它严谨的科学美、辩证的哲理美、简洁的内容美、和谐的规律美、绝妙的形式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华应龙老师说,课堂没错会怎样?课堂肯定会有错的,完全没错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假的。一个问题出现后,总有学生会互相补充。有一次印象深刻:这节课是设计租车问题,学生没出一次错,我下课时和一小朋友说,今天这节课学过吗?学生:这是第三遍了!课堂没问题时,往往让人觉得这一节课是假的;或许,这正是最大的问题。通常,无错的课堂也是无效的,无意义的。一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用绳子绕和滚动的方法进行操作,再用周长除以直径,一小组的四个学生中,一人在玩,一人在看,一人乱拉,只有一人在量。在汇报时,看的学生看了看书,说3.11,乱拉的学生说3.25,玩的学生不知道,看的学生提醒他:3.14,这个玩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量后又算的学生说:老师,我的计算结果是2.98。老师让他坐下,说:回家再量一量,并告诉其它学生做事要认真。

五、教出人文精神的教师

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懂得因材施教;充满热情,有激情,会期待,懂得爱;真诚、友善、宽容、公平,懂得尊重学生和怎样获得学生的尊重,给学生以理解和信任。老师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每个孩子所作所为的背后隐藏的秘密。将人文精神和理性思考的培养结合起来。国内学生量三角形内角和,大都是180度,而外国大多不是这样,学生量出来的是178、179、180、181和182等。

《人民教育》编缉部主任任小艾说,有这样一位老师,一次学生考评成绩不好,我们正好听她的试卷讲评课,她一开始就说:这次考试非常差,我该讲的都讲的了,可只有七个一百分,站起来,大家掌声鼓励!下面,还有几个不及格的,这几个不及格的给我站起来!这几个学生耷拉着脑袋站了起来,一个个都低着头。教师:把头给我抬起来!说说,为什么考不及格?学生不理,教师点一学生说,这一学生:老师,我笨!教师:你这个脑袋,我看就是目鱼脑袋!下次给我好好考!这是什么教育呀?教育是什么?是服务社会,服务人!一个教师如果不能高瞻远瞩,那他的教育就是没有前途的。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吴正宪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教是为学服务的。在吴老师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外显而巨大的。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不强迫学生去认同。正如有的孩子说:“我们最喜欢上数学课,上课时想说就说,说错了也没关系。”吴老师总是以热情的鼓励、殷诚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了孩子们,贴近了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华应龙老师善待差错。学生画统计图时,画歪了,就写:比萨斜塔?画太矮了,就写:哈哈,个个都是武大郎!学生上华老师的课,学生觉得是“疯狂数学”,常常是下课铃声响了,学生齐说:老师,我们不下课!要挖掘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让数学课厚重些!炒菜时要放盐,可把菜放一边炒,盐也放一边炒,结果菜也不能吃,盐也不能吃。教书必然教育,脱离德育的数学教学也是不存在的。她在一次听课时看到,一高中生会做题但不举手回答,追问后爱理不理:举手的是傻子,学习好不好,高考见!让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重要的!一教师教学《编码》时,学生说,有了护照后,一打仗时就可以跑到外国去!教师说:我们国家是不会发生战争,即使发生了战争,我也不走,做一个中国人多好啊!

总之,

在育人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在交往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 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在成长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和学生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共度的生命过程,都是有收获的,有体验的,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这样积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人生就会充满快乐。 让我们捕捉身边的每一次感动,让心灵变得丰富而深刻,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重要的,能干的,美好的,快乐的!在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中共享幸福!用快乐的心情、聪明的心智引领学生走向快乐的人生。

 

更新:2009-10-03 13:48:0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