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教师共勉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教师,我始终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在工作中,自我完善,与学生同成长,共进步。
有道是:一日不学自己知道,二日不学学生知道,三日不学同事知道。新课程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新课程理念促使我们不断学习早日进入状态。在工作中如何让自己更快成熟?
一、勇于实践,学会思考。
每个老师都是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学生、与老师,与他人的各种利益关系时,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不断创造,在困难中不断地磨炼,不断地挖掘潜能才成长起来的。
例如:“龟兔竞走”:乌龟的实践智慧。
第一次赛跑:龟兔赛跑后,兔子知道自己偷懒输了,不服,要求再赛。
第二次赛跑:兔子低头猛跑,到了终点,抬头一看,乌龟已经到达。大吃一惊;原来它跑了弯路。
第三次赛跑:兔子不偷懒也不走弯路,快到终点的时候,不见乌龟,正得意,刚转过身,乌龟又踩着终点线,看着他。原来乌龟是咬着兔子的尾巴,借着兔子的力在跑。兔子觉得冤,还要比。
第四次赛跑:乌龟没犯什么错。到了终点。乌龟已经躺在草地上休息。兔子说“乌龟老弟,我彻底服了你,你怎么这么快?”“这年头,老办法不行了,我打车过来的。”
启示: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不仅仅要脚踏实地,同时要求善于思考与创新。要学会思考选择与总结。从容应对各种情况。
例如:诚实的原则
那天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的手机响了。“你不用响铃,还不到下课的时间呢!”我通常都不会直接批评学生,他们都大了,知道该怎么做。遗憾的是他的手机又响了,这一次我的脸上有不悦的神色了:“请关机!”更遗憾的是,他的手机再次响起。于是,我有一大堆恶毒的话出口:“告诉你,别以为本老师对你没有办法。我会在你的期末试卷上写道:因为你的手机,所以你得0分。别找我讨公道,你连续3次不公道了。我会让你牵着你的儿子来领毕业证,以便于你能很好地教育你的儿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之后,我虎着脸道:“是谁呀?站出来领赏吧。”最遗憾的是,这位同学居然站出来了,因为他很诚实。我继续上我的课。铃声一响,我会大声喊:“下课!”同学们会说:“老师再见。”但是今天,我喊:“不下课!”同学们茫然。我还有话说。“今天这位同学很诚实,所以我不打算见他的儿子。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我故意停下来,我知道他们想知道我接下来要说什么。“今后遇到此类事情发生,请同学们千万不要站出来。不然,我就必须兑现自己的诺言,否则我就是言而无信,那你就只好带着你的儿子来领毕业证了。这不是什么道德原则问题,这是合理规避风险。但是,课后你要勇敢地站出来,这是秉承诚实原则。明白吗?”“明白了!”非常热烈的回应。下课了,那个同学没有走,他要秉承“诚实的原则”。“谢谢你,老师。我们私下里都很爱戴你。”
惟独我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二、推销自己,学会交往。
推销自己是一种才华,一种艺术。当你学会推销自己,你几乎就可以推销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
在一次准备了很长时间的公开课,学生和我满心期待着听课的老师会把教室坐满。然而铃声响过了两次,仍然一个人也没有来。这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承受着很大精神压力,认真准备这节课的我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我想,既然已备好了的一节课,其他老师可能没时间来,我何不请一下校长看有没有时间?刚好,校长就在操场上,我急忙跑到校长面前说明情况,然后诚恳地对校长说:“我是一个新老师,很希望得到你的指导!”校长立即找了一把椅子走进教室说:“没事的,快去上课,我听你的课!”那一刻,所有的委屈都化成了感动和力量。我顺利地完成了一堂课。这堂课我看到了领导对年轻老师的维护与支持,看到了学生的默默地支持和关心。这堂课也让我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懂得了凡事要多角度思考。
推销的过程,就是和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彼此悦纳的过程。
三、虚心求教,学会学习。
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一阶段,有知识没有经验,有目标缺少方法,有激情缺失理性,是充满焦虑的时期阶段。这一时期可以多听别人的课。可以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怎样听课呢?
(一)、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否有效
都说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两者的活动到底怎样进行才是合理有效的呢?显然是两者要有碰撞,要有火花,能激发热情,要能互动起来才是有效的。
1.教师要善于提出“参考性问题”。“参考性问题”是指那些需要学生思维发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最有价值,也最能体现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的问题不是越多越好,当然也不能光求少,而是要求价值。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是非问”或是一味牵引孩子思维的问题还是少提为妙
2.学生要善于向老师提问题。这个行为表明了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需求,并且这种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更好投入到课堂中去。所以在一堂课中,学生提问是有必要的,换言之,若学生不提问,那么这个课堂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没有吸引力,那么老师的教授还是变成填灌式的,没有师生互动的行为了。
3.学生与学生之间能主动交流。这也叫生生互动。这种互动有可能是老师组织的,比如关于一个问题,小组间展开讨论。但对于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相互讨论,学生并不知道,所以互动还是被动的。最佳的生生互动是自发的。比如某人回答问题有错误,旁边的学生主动站出来纠正;回答得不完整的,旁边的学生主动站起来补充。这种行为是学生自发的,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帮助别人进一步学习,这是有效的互动。
(二)、听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有效
老师喜欢站在一、二组的中间,而很少到三、四组去走动,这就是老师对班级学生关注度不同。于是产生了这样的结果:老师提前几个问题的时候,四组举手的人数差不多;在课进行到中间时,每当老师提问,一、二组还是有那么多人举手,而三、四组就明显减少;课上到后半部分时,三、四组对老师提出的若干个问题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而一、二组仍有那么多人举手。当学生接收不到老师的关注时,他们对课堂的积极性就开始下降,思维处于减速甚至是停滞的状态,而他们的听课效率更是无法保证。那么此时的教师授课其实只对一、二组是有效的。
(三)、听教师对重点的把握是否有效
上课是否有效也要看你的问题质量和题目的设计。学生做作业、考试的时候能否做好,这要看你上课时怎样训练了,你有没有把考点和习题设计放到课文中去。
我们平时总有很多机会去观摩和学习他人课堂的机会,但如何去听如何去学,也要讲求个有效性。自我进步,还得多向他人学习,多对自己鞭策。
四、磨炼自己,教书育人。
于丹将世界比作一锅滚开的水,谁投进这滚水里面都是一种煎熬。若是一颗生鸡蛋,投到滚水里煮啊煮啊,会被水煎熬得越来越硬。就像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硬邦邦的人,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以偏概全,总说人生是悲观的,人心是险恶的,世界前途是茫然的。如果扔进去的是一根胡萝卜,一开始很挺拔,有款有型,但是煮久了就变成胡萝卜泥了,这就是被生活煮软了。软的人处处妥协,一切都随着他人的意愿。但要问问本心在哪里,早已经被水化散掉了,这就是煮软了的人。如果投下去一把干茶叶,滚水和茶叶一起滚得越久,茶叶越舒展,越丰美,越滋润,同时它把这锅水改变成了香茶。人生如茶,你去跟这个残酷的世界相遇,煎熬就变成了一种成就。
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任何时候都一样。
闹钟只是一种简单的标志和提示,真正灵活、实用的时间,掌握在每个人的心中。真正的守时是对人的一种珍重。要是赴的是国家主席的约你会迟到吗?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
要学会忍受孤独,这样才会充实起来。
在学校本应该是学生的乐园,应该是快乐的学习。听一听这位同学的真心话吧!我们该说什么?
我是一名学生。我现在上初二,学习比较紧,本来作业就不少,但学校偏偏给我们这些“优秀生”“特殊待遇”。每周都要占用我们自习的时间去接受“培训”,害得我们只能把所有作业留到家里去写,总是要“挑灯夜读”。
还有,每个周末都要给我们多加两张卷子,虽然只有两张,但都特别难,如果判完后得分不高的话,就会受到老师们的“专访”。
我曾经故意在月考中考不好,想摆脱“优秀生”这个名号,这下老师家长全都对我特别关注,一起来“教育”我。真的好烦。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学得好就要给我们更多的负担!我们知道这是老师家长们对我们的期望,但有名话说得好:流星摔得惨重是因为它背负了太多的心愿。我只想学得更轻松,活得更自由,玩得更快乐……
“90后一代”大多已经是独生子女了。他们成长时,社会上的教育观念已经在倡导“鼓励式”“表扬式”了。上学阶段哪怕是成绩不好了,会有人去鼓励他们发掘自己其他的特长,以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动力。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观,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对待的。他们确实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作为老师,我们教给他们向善的一面,给他们何尝不想以人为本的教育。看看我们可亲的教师吧!学校把上面的要求、考试的压力等直接“转嫁”给老师,对教师要求过多,检查过多,评比过多,教师缺乏个性舒展和空间,整天忙于“搬运”知识。有的教师开玩笑说:“教书教书,越教越输!”在工作中不知不觉老去,在生活中没有多少亮点。这种简单的重复操作不但教傻了学生,连教师也成了输家。
我们何不学一学下面这个猎人。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抓到了一只幼鹰,带回家,跟鸡一起养,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长大了,羽毛丰满了,主人想要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不见效,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对于学生的学习,我们老师起不了很大作用,因为学生需要学习动机,我们尚且学一学这位猎人这种归宿感!
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追求,我们要相信它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作为教师,想要的就是成为一名高水平的老师。要想成为一名高质量的老师就要有洞察力及时感觉到变化,以及将要发生的变化采取行动。
五、心胸宽广,充满爱心。
我们共同商讨下面的问题。
学生在听写或者是考试时作弊时,你会怎么办?
方法1:当堂揭穿,没卷子。
理由:不当堂揭穿是怂恿他,这是教师的失职。对其他学生是一种警示作用。
效果:学生可能一时不敢再作弊,但是同时自尊丧失,抬不起头,抑郁消沉,心理障碍,或者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过不去,师生对立。这是一种外强手段,没有自律功效。
方法2:先走过去提醒,不改,再当堂揭穿。
理由:有的学生弊已成自然,弄不好这种风气会蔓延。先给他提醒,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不至于使他没面子。做到有理有节。
方法3、下课后,批评教育。
理由:自尊心受到保护。具有同情心避免对立。
方法4、不点名批评。
理由:自尊心受到保护。
方法5、对假成绩表扬,故作不知。
理由:用老师的信任换醒学生的自省。
方法6: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忌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已。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爱心。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平和安乐。
一位善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老师布置工作的时候,会自然地为学生指出有效的工作思路,指明前行的具体途径,提供可以操作的良佳方法。这样的老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得十分周全,学生不会栽跟斗。教师面对学生做一个有情人,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用毫情去激励学生。同学对这样的老师往往会十分信服。
六、心底无私,直面考核。
面对困境一个人很容易失去信心,为自己制造困扰。
前不久,一位学校的在职老师在家中自杀。大家的看法怎样?
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老师不仅为人师,而且要为人父母,为人兄长。作为普通人,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家庭矛盾和琐事,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正常工作,影响他们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况下,老师间由于争取个人声望发生冲突是可能的。家长和老师在期望学生成才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是家长和老师的人际关系中,在一定的情况下也会发生矛盾。考核、评优、晋升等牵涉到老师的切身利益。
方法1: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你不妨与亲友或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况,把心里的症结点说出,不要闷在心中。
方法2:不妨求助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
方法3:广交朋友,学会与朋友交往。
方法4:享受家庭和独处时光。
走运时要做好倒霉的准备。
有一天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栅栏挡着,无法进去。于是它一狠心绝食三日,减肥之后,终于钻进葡萄园内饱餐一顿。当它心满意足地想离开葡萄园时,发觉自己吃得太饱了,怎么也钻不出栅栏了。相信任何人都不愿做这样的狐狸,退路同样重要。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点滴积累,水到渠成。有的东西今天似乎一文不值,但有朝一日也许就会身价百倍。
面对压力,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肯定自己的优点,又能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多角度思考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保持良好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提高适应力。
各位年轻的老师: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愿我与你们都能实现人生理想,但愿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让我和你共勉,一起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