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不要让我们的事业清贫

作者:潜移默化 来源:XSK 点击:1158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师,不要让我们的事业清贫”

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在座的各位老师都知道,做教师,过的日子大多是清贫的,老话说:“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为人师者的生活窘迫由来已久。虽然国家在近几年几次给教师长了工资,可是窗外变幻着的扑朔迷离的现代风景,经商、大款、股票、汽车、别墅,日益膨胀的高消费,还是让我们感觉寒酸。难怪有人感叹:上了师范就等于上了贼船,甚至还有人讥讽,我宁愿上贼船也不愿上师范。

是啊,如果仅从功利角度讲,贼船烧杀抢掠,吃香喝辣,听到之处还令人闻风丧胆。即便是栽了,臭名昭著,也算“潇洒走一回”。而教师这一行呢,吃得清淡,穿得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就像蜡烛,一生半明半暗。充其量,只是一个破落的四处漏风却又载歌载舞的大篷车,其风光哪能与“贼船”相比呢?于是不少人感慨,我是搭错车了。于是有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趁机跳槽了,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身在课堂,心却在游荡,工作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认为:“金钱薄待了我,因此我要薄待学生,薄待自己的事业。”

但我们同时也更看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无论是物质贫乏的年代,还是物欲横流的岁月……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也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来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而教育正是这样一种职业。

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他曾出访海外26国,却满怀一腔热血布衣草鞋走向晓庄,让中国的教育在贫困中放出曙光。今有住着泥房子、用着泥桌子、教着泥娃子的半农半教的教师,更有用自己可怜的工资为学生垫付书本费却又因交不起自己的医药费而郁郁而死的山区教师……

他们有的名垂青史,但更多的却像山上的小草一样默默无闻,随风逝去了无痕。但是,正是他们树起了万世师表,无边师魂,警起了我们教育行业的灯塔。若与他们相比,我们便又会感觉到,我们的生活其实是富足的,而事业上恰恰又显得那么“清贫”。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常在说服学生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说服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摆正事业与金钱的位置。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老师们,无论是你选择了这个职业,还是这个职业选择了你,我们都应当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都应该让它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船过渡,尚需修行五百年。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又拥有巨大价值的职业,与我们,或许是一种千古之约!让我们豪情满怀地告知天下人,教书育人,我们无怨无悔!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老师们,我们的生活清贫,但不要让我们的事业也清贫!

我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更新:2009-08-26 05:15:0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