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现代教育新理念》----许锡良老师演讲中精彩话语

作者:西风冷月 来源:XSK 点击:2458

昨天一口气看了许锡良老师的《现代教育新理念》的视频,边听边记录了自己感兴趣的只言片语,稍做了整理。其中难免挂一漏万,有遗珠之憾,同时也许有些笔误和个别句子没有了具体的语境而使观点说服力有所削弱,希望以后有时间再欣赏那精彩的演讲视频,再去弥补那些不足。


 

 

不要把自己与他人做了手段。

康德:人是人的最高目标。人是目的本身。

是什么,是事实真相的维度;好不好,有否价值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实践由什么来检验呢?检验实践的标准:人的幸福。人的幸福有最低标准,即罗斯福所说的四点,作为生理人活下来的两点,一是安全、免于恐惧的自由,二是免于匮乏的生活;作为社会人生存下来的两点,一是有思想言论的自由,二是以自己的方式信仰上帝的自由(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一句话:保证人有尊严地活着。

幸福的底线比高标重要,不讲最好,只讲更好。

错误的价值追求,导致把人作为工具。

为人民服务,不为人服务。

代表一词是不能随便用的,代表要有委托。

面对08奥运圣火在法国遭到阻挠,法国总统:我代表法国部分人民道歉。

教育要回归到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

人活着,有世俗概念的等级,在上帝那里人都是平等的。

纪念个人与纪念集体有着本质的不同。

有宗教的国家对人的理解更深刻。

教学的有效:对考试有效?对升学有效?应该是对人的成长有效。

教师的工作职责:引导学生。

不能用同一个外在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这让我想到了“多元智能”理论。)爱因斯坦的成长例子。天才往往被世俗误解;有创造性的学生,不善于考试。

爱因斯坦论教育: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知识促进人的思考,提升思想。

中国中学生能考试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问题。

教育要落实到每个学生,就需要小班化。

学校规模化,班级大班化,就是没把人当人看待。

办教育:考虑政绩金钱名利等目的太多了。

什么是日本的教育?日本的教育的做法与中国完全相反。

教育是人对人的作用。

规模化教学,让人想到学习集中营,学校越来越像养鸡场。

民工牺牲自己的尊严换来微薄的工资。

制度有问题,直接影响认识。

日本:宪法和教育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对日本的教育情况,在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一书中有较多的描述。)

他人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重新理解人,理解教育行为。

与其在错误的路上狂奔,不如站在原地。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破坏中求发展。

独立思考、独立负责,敢于面对困难并去解决,才是成熟的人的表现。举日本电视连续剧《女王的教室》为例,很精彩。

一个人要独立,整个人才能站起来,整个社会才是良性的社会。

做事要有独立的思考,要符合自己的道德良知。

教育定位要超前,不能简单适应一个社会。教育要站在时代的前头。

教育的位置,是将来社会(国家)的位置。

看目前的中学生的状况,想到20、30年后的中国社会,真让人担忧。

公民教育。公民做事只看宪法和法律,就避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人与人的关系摆脱了依附关系,不像国内:官大一级压死人。

越权,不仅仅是下对上,还应考虑上对下。

教育定位为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身就很有问题。接班人一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建设者一词,没有价值取向,把人定为工具。

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一个人作用很大。举的日本一个女司机的例子很有说服力。

日本的礼貌是相互的、对应的,而中国的则是单向的。

对中国的文化要注重批判,要超越两个人物:孔子和毛泽东。《孔子是个失败的教育家》

官本位文化与孔子的思想有很密切的关系,麻将文化,就是拆台文化,充满了险恶残忍。


 

更新:2009-08-13 04:38:2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