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桃李芬芳的季节
学习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禁想起自己初踏杏坛时的踌躇满志,激情四溢。做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是我的憧憬和梦想。我渴望感受“桃李满天下”的那种果实丰硕的喜悦。
我的第一批“桃子李子”们非常可爱。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把你在抽屉里放的美味小吃一扫而光,也会让你在不经意的时候收获一抽屉的惊喜。他们的青春映照着我的活力,他们的好奇促进我日益进取。他们的进步凝结他们的付出,也体现着我的努力。他们和我一同创造着自由民主的课堂。在青春的画纸上,他们书写着心智的成熟,我书写着事业的每一点进步。我们共同在篝火晚会上载歌载舞,文艺汇演上他们的多才多艺令我叹服。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秘密与我倾诉,让我做他们的知心姐姐。他们也会突然给我来个“超级访问”,让我把自己成长的历程与他们共享。在我嗓子痛的时候,他们还会买来各种各样的咽喉片。我们师生之间彼此关心,尊重爱护,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寻地迈出每一步。
记得高二文理分班后,我左肩挑了一个理科班,右肩扛了一个文科班。得知理科班里男生占百分之八十五的比例,我真的有点被“雷”到了。众所周知,就一般情况而言,男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努力程度较女生要差一些。我真担心这个“须眉”班的外语成绩。仔细看了一下班里几位“巾帼”的成绩,希望有所慰藉,谁料这一看,真的让我体味了“命运捉弄”的味道。这个班女生的成绩也低于其他班级。班主任看我满脸的畏难,为我鼓气:“咱们班学生英语基础差,但是脑子灵活。何况基础差,进步的空间也大呀?”
无语无奈,但我绝对不会让我自己无颜,我给自己暗暗鼓劲。那个文科班倒是“巾帼”班,班里的女生很乖巧很听话,但缺少方法和技巧,真的就把“死记硬背”当成学习英语的法宝。没办法,我也只能用“阿Q”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希望自己的全心投入和踏实努力,能够让学生的成绩出现跃升。在工作的第一年,我跟学生的“零距离”让我体味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我把这个法宝从“试用”升至“全面推行”。在热情认真的基础上,我钻研教学方法,熟读教学理论,贯彻“因材施教”。令我欣慰的是,学生喜欢我幽默活泼的教学风格,也乐于和我交流学习上的疑难困惑。学生们最害怕“完形填空”,最头痛“阅读理解”。我让他们写下只言片语的“读后感”,他们从最初的一句话“平铺直叙”逐渐可以写出一句句深刻的哲思妙语。这只言片语的成果成为他们素材的累积。曾经满纸“中国式英语”的作文部分,因为有了谋篇布局的系统指导和名言谚语的点睛之笔,成了他们卖弄文字的天地。他们逐渐感受到语言的学习不仅仅让他们更自信地去和别人(特别是外国人)交流沟通,还能帮助他们通过语言与文化的积累,更好地领悟人生,体味生活。
就在我满怀信心地等待我的第一批桃子李子们即将“成熟”的时候,收获的季节却迎来了一场暴风骤雨———我生病住院了。手术让我和我的学生们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分离。开始是他们一条条的慰问的短信,然后他们通过信息和我探讨学习。短信里,他们告诉我迎考的紧张,我用或幽默诙谐或激人奋进的话语疏导他们的焦虑。就这样,“高考咨询热线”在我们相互收发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他们抱怨:煎熬的日子里,我不能和他们相依相伴是多么的遗憾!我能感受到:他们希望在走进考场时看见我的微笑,听见我的鼓励。当我在高考那天站在校门口的时候,我从他们的眼中读出了诧异:是什么力量让我拖着虚弱的病体站在那里?我微笑不语,举起了我的手机,相信他们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信息里那一句句的充满真情的话语,是我们彼此的精神动力,我的心和他们在一起。
我的理想在杏坛萌生,并因为融入信念而坚定。我默默奉献着,如灯塔为人们在人生之路指引正确的航向,如太阳为人们带来热力四射的光亮。我默默守望着,如守望鸟回的大树,如守望潮归的岩石,我守望我那桃李芬芳的收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