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佩的好男人
一、 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的爱情婚姻故事,是很多很多的华人赞不绝口的最感人的婚嫁家庭版本。周总理是个美男子,俗话说:“英雄配美人。”身材魁梧高大的英俊的一表人材的周总理,在法国留学期间,开始处了个对象,对方很漂亮、很美丽,可是他们两人的革命立场不同,周总理果断地和她分道扬镳。然后执着地追求志同道合的热情、勇敢而又淳朴、端庄的邓颖超同志。一次,周总理送了张图片是断头台的贺年片给邓颖超同志,意思是他们的结合,他们将来的革命道路,就有可能面临着上断头台的危险。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既是相濡以沫的伴侣,又是共同奋斗的战友,他们因为共同的革命事业、革命理想、革命精神而肩并肩地走到了一起。
1924年10月6日,周恩来率领国民革命军东征。就在这时,邓颖超发现自己怀孕了。丈夫不在,母亲不在。左思右想,她决定将孩子打掉。她第一次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本以为做母亲的机会以后是很多的,没想到,第二次怀孕,她竟因难产而死里逃生,而且从此失掉了做母亲的机会。
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一生都没有自己的子女。但是他们坚贞的爱情、婚姻观让中华儿女传为美谈,扬为佳话。
二、许光达大将。
许光达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叱咤风云,在生活中忠于爱情、充满激情,他与邹靖华的爱情故事,动人而浪漫。
1928年8月,20岁的许光达和15岁的邹靖华在湖南老家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就在他们婚后的第十天,许光达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捕缉拿,告别了新婚的妻子邹靖华。
1938年5月,许光达被任命为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在抗大,许光达的婚事是同事和学员们私下里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当时的延安,结婚的条件是“二八五七团”,即二十八岁,五年干龄,七年军龄,团职干部。像许光达这样身居高位而又单身的人是很少的。不少漂亮姑娘或自己或委托别人向许光达求爱,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这位教育长在选择爱人的问题上过于挑剔。当然,有些同事是了解内情的,一些人曾劝他说:“光达,恕我说句不吉利的话,你妻子同你离散了10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倘若她不在人世了,你不是就白等了吗?”
听了这些善意的劝告,许光达总是这样说:“我要等,万一她没有死,我另娶了别人,她会伤透心的。我怎能让她失望啊!”如果她死了,我也要找到她的坟头,确认无误后,我得为她上坟、烧香,祷告,我才能选择另外的女人。
真是苍天有眼,许光达、邹靖华分别整整十年后,他们得以喜相逢,在延安倾离诉别之情。夫妻团聚,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诉说着离别情,讲述着分别后的经历……
十年生死两茫茫。许光达、邹靖华的爱情故事所经历的磨难和辛酸,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操守,人们都深受感动,从此越发敬重许光达大将了。
二、 海军军官李书杰。
海军军官李书杰,是农民的儿子,他大学毕业后,结识了双手残疾的王华同志。或许是同情心、爱心、善良之心,让海军军官李书杰总也放心不下需要照顾的王华同志。不善言辞的李书杰同志说:“别人有困难,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何况自己喜欢的女人呢。”
虽然李书杰的父母、亲戚朋友都竭力反对,阻力、困难重重,但他铁了心了,就要和王华同志步入婚姻的殿堂。
李书杰带领妻子去读研究生,他一边学习知识、技术、本领,一边照顾残疾的没有工作和收入的妻子。他为了不让妻子难堪,就在外面租房子住,夫妻俩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李书杰调到北京工作后,由于工作上的原因,经常是早出晚归。妻子难免产生怀疑、焦虑、不安的情绪,于是有段时间,王华竟然对他大吵大闹,他知道妻子的处境和发怒的原因,不但不对妻子发脾气,还一味地安慰妻子,给妻子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打消她的顾虑,给她的精神以有力的鼓励,让她从心灵深处转悲为喜。
李书杰出访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时,整整离开妻子近四个月的时间。两个人都倍加思念对方,相见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个人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妻子王华碍于迎接的人员太多,不好意思扑到李书杰的温暖的怀抱里去一诉衷情,两个人只是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李书杰夫妻共同生活有五年了,海军司令员在李书杰从索马里海域凯旋归来时,才知道和了解到李书杰的婚姻家庭状况,大家都为李书杰的大爱所感动。海军司令员决定在李书杰的工作的50米的范围内为李书杰夫妇分配一套房子,并装修一新,希望这对恩爱的夫妻今后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五年的婚姻时间,足以证明李书杰军官对妻子的一片真心、真情!
这三位男子汉不仅仅在事业上功勋卓著,成就非凡,而且他们在婚姻家庭中也为人们做出了好榜样,好楷模。他们是中国式的传统美德中的好男子,他们为中国的婚姻家庭树立了非常非常优秀的典范!他们是中国式的模范丈夫!优秀丈夫!他们当之无愧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我想:他们是具有大爱大德的人,他们很是宽容,心地善良,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能在中华儿女的心目中留下最好的口碑!占有最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们的言行举止总是让中华儿女感到敬佩!骄傲!自豪!百分之百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