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这两年的专业成长之路

作者:静水 来源:xsk 点击:2061

教学是面向学生的一种学科教育实践,教研则是实践基础上面向教师的一种专业成长途径,两者相辅相成。只是现今重教轻研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两年来,作为年轻教师,先不论成绩,就成长而言,我觉得教研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的促进因素。我认为,所谓教研,其实就是对教学的思考和研究,它平常得如教学般属于每天要做的事情。按教研形式来分,我把教研概括为组织性教研(例如市区教研)、网络教研(例如教学博客群)和个人教学反思三种。
       如何平衡教学与教研的关系,达到以研促教?我围绕以上三种教研形式,谨以自己两年来的相关观念和做法做个总结和反思。
       1、正确对待组织性教研
        工作以来,不论是市区教研还是校本教研,我都从不无故缺席或错过,并且每学期都会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征评活动。在我看来,职称和荣誉不是教研的目的,教研所获,不是功利心能带来的,以学习的心态参加教研才能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哪怕只是去向经验型教师请教问题,哪怕只是听一节课。有一句话说得好:学习不用走多远,就在身边。另外,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一直有个很好之处:与教学同步。它总能让我们找到对比,这两年来我不断在对比中找到出路,并一步一步地填补空白,提高能力,所以我觉得,调整心态参加教研很重要。
       2、积极参加网络教研
       相对组织性教研,网络教研因为没有现实中的交流顾忌,为教师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所知道的新思考网就是一个聚集了很多一线教师和名师的教研网。它旗下的中国历史课程网,因为资源的丰富性和权威性,我工作以来一直把它作为阅读基地。在网站背后,还有全国各地历史教师的博客。我于其中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址:laixiang126.cersp.net),专门写自己个人的教学思考或创新,写工作随笔和感悟。与此同时,我每天可以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就这样,博客因为其集成性和互动性,可为我们解决独学无友的问题,同时又为教学反思的持续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3、坚持思考和创新
       只要思考或创新,就意味着在教研。不过,思考和创新首先是一种价值观,而不是方法论。就我而言,养成思考的习惯,树立起创新的价值观,一方面有赖于内省的个性,另一方面多得经营教学博客和参加网络教研的乐趣。

或许有人问,按照以上所述,大家要兼顾三类教研才能以研促教,那么时间怎么安排?我想,我一直用来鞭策自己的一句话,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高度的提升,不在于走多快,而在于走多远。



 

更新:2009-07-06 05:14:3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