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Blog引入学校教学并不是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充分借助于Blog在交流及培养学习者反思能力方面的优势,使得师-生、生-生、师-师交流能突破时空壁垒,以弥补传统教学中交流缺位的问题。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是学习者个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非常大,我们可以从国内外的教育Blog的实践中看到如下实例:
1、学生学习记录的电子档案
这是目前博客在教育中应用最多的场合。这种博客常用于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协作、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汇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收集整理,学生社团的兴趣爱好活动的合作空间。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容易了解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Blog,能真实地展示学生知识积累和认知提高的轨迹,更确切地说反映智慧生命(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是一个智慧生命)的成长过程。
2、课堂教学的辅助管理
教师可把教学的纲要、学习方法指导、作业发布到BLOG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以及提供学习资源链接的在线门户。学生定期浏览老师的BLOG,就可以从中及时了解相关课程信息。
3、协作学习
学生之间通过Blog的交流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操作是:教师提供一个任务或话题,让学生共同参与。学生获取话题或任务后,自己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张贴出来,以和他人交流,同时要阅读别人的Blog,并积极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观点。当然话题或任务也可由学生提出,且这种交流范围不仅局限于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只要对该内容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与。而在该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对交流的调节和控制。
研究表明,学习者从学习伙伴那里学到的知识不比课本上少。从这种意义上讲,学习者本身也是学习资源,而Blog则是这种资源的载体,它所记录的经验心得对他人往往很有启发和帮助。通过Blog进行协作式学习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能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速度。
4、家校沟通平台
与传统的BBS不同,博客的精神鼓励父母和其它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到学校的讨论中。博客的参与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与家长。这种方式让学校内部的成员之间,学校内部成员和外部成员之间,个人(教师,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可以进行更好的沟通、进行相互之间的协作。这种博客使得成员之间加深了解,老师和家长更了解学生的思想,缩小彼此之间的代沟。
5、学校知识管理
博客为隐性知识管理提供了工具,博客提供独自的思考空间,使隐性知识得以用文字表达出来。博客聚集了各种零碎的知识,使教师和学生的隐性知识得以自然地转移到博客中
6、教师职业训练
作为教师职业培训的数字档案和学习记录,通过该种博客日志,既可以使教师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和交流,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远程的培训。许多教师可以通过博客方式与其它教师分享自已的教学体会和经验。
7、教育叙事研究
在BLOG上,即事书写,是一种常见的书写形式。通常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叙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事件、细节或引发的感想。以BLOG形式进行教育叙事研究,能脉络清晰地展示教师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反思过程,一方面为教学研究积累丰富的原始素材和案例,更为重要的是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
8、支持基于项目或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由老师或学生提出某个研究项目,通过BLOG进行研究过程的管理和研究过程的共享。如研究的内容、支持的资源、时间进度、团队分工、研究过程阶段性成果等信息都可及时进行BLOG发布。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可以发布在BLOG上,寻求多方的帮助。
9、应用于师生发布和出版个人作品
学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所创作的电子作品特别是电子文章,均可以方便地通过BLOG进行个人出版。通过这种形式,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知识的建构者,促进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提供他人作品阅读、接受评论的过程中,提高了个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可能达至重构个人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10、用Blog 拓展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Blog,学习者能逐步形成个人的学习兴趣生态圈,例如,学生可以链接感兴趣的BLOG或相关领域优秀者的BLOG,通过阅读BLOG、留言或发表评论等方式与与他们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分享到他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够分享到他们的经验和思想,从而使得自己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