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学生谁答对,丝丝心语非剪刀
昨天是全县统考的日子,县里对我们校的二、四年级的数学和五年的综合进行了统考。其中四年级的一道数学题,难倒了所有的学生。题目大概是这样:有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的草坪四周有一个宽1米的正方形花圃,如果每平方米种一棵玟瑰,一共可以种多少棵?(先画出示意图然后解答)
这本来是一道非常好的综合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画图、灵活性等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养成计算时单位要一致的习惯。学生只要能画出示意图,就不难发现,只有四个角才符合种花。但由于学生平时很少做条件中单位不一的题型,估计就是会做出来,也是用(10×10-8×8)÷1来计算,也许由于题目本身的差错(哪有边长8厘米的草坪啊?应改为泉眼之类符合生活的称谓)所以答对的就少之又少了。可能这一题大家都不算了吧。
而二年级关于统计表的考查难度也较大,虽然,学生从一年级就涉及统计,但让学生把操作结果化为统计表与从统计表中读出相关信息之难易天差地别。
统考是衡量教学成绩的重要标尺,对学校和老师都影响很大。因此,不仅学生怕统考,就连老师也怕统考。一旦学生考砸了,老师就要跟着被跟踪。像我们县,如果统考双率不达标,科任老师就要检查教学之得失,学区就会对其进行跟踪听课。
不过都是统考,美国就考得比较轻松。尽管考前老师们也会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统考的重要性。学校还会给家长去函,告知他们考试的重要性及如何帮助子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在统考时,学校却会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让考试轻松愉快,同时为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美国统考时都有发教师指导手册,教师必须照本宣科,读完之后,看看学生有没有什么问题,再带着学生做两道例题,然后就由他们自己答卷。
考试时间是两节课,大约有85分钟做题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做不完,可以到一间特设的教室去做,时间上不设限制,用多少时间完成都行。考试只用上午时间,下午不另外安排复习时间。为了尽量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考试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杠杆,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如果压力太大,一旦学生产生惧考心理,就会抵触学习并对学习有所反感。而老师为了不丢脸,就会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其实更丢脸)。因考试而使学生厌恶学习,让老师尝试投机取巧,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也是教育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