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09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第一章 新课程下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
(一)人的素质和素养
(二)人文素养的构成
由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构成
(1)人文知识:一般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文化学、心理学、宗教学、考古学等。
(2)人文态度:对某一特定的人、事物、观念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3)人文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人文知识和人文态度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
(三)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对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
1、教师的社会表现角色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3)学生成长的合作者
2、教师的自身发展角色
(1)自我反思者
(2)自主学习者
(3)优秀示范者
(4)成功的学者
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对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
(1)必须有雄厚的人文知识
(2)有真诚的人文态度
(3)具有人文精神
(四)教师人文素养修炼的意义
教师人文素养修炼的意义在于,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章 教师人文知识
一、人文知识的特点p44
(一)人文知识具有相对的主观性
(二)人文知识对研究对象有直接的干预性
(三)人文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点:
实践知识是不能用语言进行逻辑说明的,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教师的人文知识更多的是实践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长期不断的实践去体验。
第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由于依附于背景的经验性知识,同研究者运用的理论性知识相比,缺乏严密性和普适性,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功能的知识。
第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以特定的教师、特定教室、特定学生为对象而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而积累传递的
第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具有不能还原个别专业领域的综合性,而且不具备理论性知识发现未知事物和做出原理性阐述的性质,是凭经验主动的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在实践情境中总是直面某种判断和选择的决策功能的知识。
第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是显性的知识,它是无意识的运用,包含隐性知识的功能。
第五、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个性品质的知识。因此,要有效的传递实践性知识,不仅要求知识,而且要求经验。这种传承,具有根据接受者的个性特点和成熟度,加以解读、汲取的性质。
二、教师的人文知识具有的意义
活动:讨论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师人文知识
三、人文知识中的文化经典、历史意识、科学认识、环境保护意识
四、艺术和艺术教育对人文素养修炼的作用(自学相关内容)
思考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教师加强人文修炼的意义
2、新课程对教师人文素养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应具有哪些人文素养
3、举例说明你的教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又怎样的促进作用的
4、结合实际谈谈对人文知识的认识
5、对于历史意识有哪些认识,
6、如何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你如何理解科学的人文精神、
7、为了我们的环境安全,为建设生态文明,你准备怎样做
8、谈谈你对艺术和艺术教育对人文修炼提高的影响的理解
研修方式:
一、讲座
二、活动:
活动主题:讨论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师人文素养
怎样活动:讨论
内容:
1、讨论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师人文素养
三、小结:
第三章 教师的人文态度
学习的内容
一、态度的定义:
1、态度是一种评价或情感反应。
2、态度是一种心灵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对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反应,起着指导性或能动性作用。
3、可以将态度笼统的看成是认知、情感和意动成分的复合体。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认知、情感、行动
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
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
3、态度的行动成分:指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一经产生就必定对人们与特定态度对象有关的行为产生种种性质不同的影响,它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
三、教师必备的人文态度
1、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
2、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正向的、积极的、稳定的情绪状态。
3、认同教师职业角色,主动遵循教师的职业道德,
4、不断地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生活。
思考题:
1、从人文态度的角度看,你是怎样帮助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的,举例说明。
2、教师怎样在教学中落实对学生“以人为本”的要求的
3、谈谈你对教师幸福的感受,你认为教师对幸福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情怀?
4、你对周围教师的师德状况特别是你自己的师德水平有怎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