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和青年教师聊一聊

作者:星空心语 来源:XSK 点击:4070

星空心语:青年教师是我校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是他们支撑起了学校的蓝天。本想多抽点时间和他们面对面,零距离的聊聊天,可实在挤不出过多的“岁月”,就借助这网络,通过这博客,和大家聊几次,今天是第一次和大家聊天,就聊聊如何做个敢于挑战自我的教师吧。一愿大家能接受交流,二盼大家多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做个敢于挑战自我的教师——我和青年教师聊一聊(1)

 

我们学校的教师大都30岁出头,教龄10年左右,可以说有经力、有学历、更有能力。正是干事业、出成果、风华正茂的好时候。曾记得前段时间在和老师们交流的时候,有的教师感慨到:像我们这种年龄没有多少好戏唱了,过这线转人中年教师队伍,什么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与我们的缘分越来越少了,教育人生也只能平淡而过了。

坦率地说,这些都不无道理,这与教育的大气候有关,在很多地方的确把培养目标锁定在了刚出道三五年的青年教师里,之后大都由教师自生白灭。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应该是主观。

我看过一篇文章,有一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35岁后才转行教语文,但他取得的成绩是99%以上的、一入行就教语文的老师无法相比的。内因决定外因。35岁左右的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家庭生活也较稳定,不用谈婚姻也不必给孩子洗尿布,进入一个相对清闲的状态。而“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30多岁对众多的人来说是一个年龄的隘口。这个时候能振奋起来的人,将使教育人生成为一种自我实现。

我在《动物世界》上看过赵忠祥介绍的一种老鹰。我非常被这种老鹰的自我挑战所钦服。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能活70岁左右。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35至40岁的阶段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个阶段,老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羽毛长得很厚,使它飞翔的翅膀变得十分笨重。它只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等死;一种选择是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在这个十分痛苦的过程中,它必须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150天。它先用大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待新喙长出;再用新生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新指甲长出后,再用它把羽毛一片一片拔绰;5个月后,新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将在蓝天上威武地翱翔三四十年。

我们年轻的老师,如果对自己的教育人生现状不满意,就应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消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地揭穿,像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自然,老鹰如果不这么做会有生存的危机,我们不这么努力,不会有生存的危机。但是我以为这正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试想,如果鹰被人圈养起来,有吃有穿有住,35岁后的鹰就不会有搏击蓝天的快乐和自豪。

人类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不尝试着去改变被动,就永远无法改变。如果下决心改变,则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被动等待,总会落空,只有主动追求才会成功。我们无法改变整个教育的大环境,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像一位名人说的,上个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现是:“人可以经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们要唤醒心灵深处的教育激情,把教育人生活得更积极、更充实些。我们要有一种挑战自我的精神和力量,一个善待教育的教师,才是一个善待自己生命的教师。要知道,我们的生命,已经注定和教育血脉相连;要知道,一个人活着总要对人生对生命有一个交代,一群教师如果迷迷惘惘,这个学校就非常可怕;一个民族的教师如果迷迷惘惘,那么可怕的将是整个国家。

老师们,你说是吗?
 

 

  把小事做好——和青年教师聊一聊(2)

 

昨天和大家交流了“如何做个敢于挑战自我的教师”,今天咱们就聊聊如何把“把小事做好”吧!

一个有奋斗感的老师,一定是个踏地而行的老师,而踏地而行的老师一定是个愿意把教育的小事做好的老师。教育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作为一名老师每天做的也只不过是这样一些小事:

●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看学生是否到齐,谁没来,是什么原因。

●收收家庭作业,看看谁没及时交,为什么。

●批改作业,谁错了,为什么错了。

●晨读开始,尽管有学生组织,但还是去看一下,学生很认真,就笑着表扬一下。

●和学生们一起升旗、出操。

●要上课了,准备一些教学用具。

●下课了,利用课间和学生交谈一下,对课堂作业有问题的学生,点拨一下。

●时间宽裕,就想想明天的课怎佯上,和同事扯一下教育趣事、教育新闻等。

●午休时间勤到教室看看,看看谁没有到,为什么。

●批改课堂作业,一边批改一边记录错误的和优秀的案例。

●想上网就写写博客,给同行留留言,看看教育在线,教育新闻也行。

●有时间就收集点试题、课件、论文、以备自己写教育随笔、备课和布置家庭作业用。

●勤叮嘱学生注意安全,如果天气不好,就嘱咐嘱咐学生带点雨具、添件衣服。

…………

教育无非就是做这样的小事。也正因如此,每一个老师只要投入工作,都能把这样的小事做好,做到位。每一个把这样的小事做好的老师,可以说他们就是教育的脊梁。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就蕴藏于小事之中。其实我们回忆一下,印象中老师对你留下的永不磨灭的东西,就是那些不经意间的小事:一次简短平和的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期望、一个微笑,其间饱含着老师浓浓的真情,传递出师生间短距离心灵交流的火花。经由这些小事,教育进入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人的一生。

能把教育小事做好的老师,才是在做真正的教育,是在进行真正的教育研究。是的,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等着我们去做,世上等我们去做的都是些小事。一个真正做大事的人,当他做大事的时候,一定会觉得像是做一件小事,举重若轻,这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应有的风范。而这样一种意志和能力,正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般积累而成。教育原本就是一些微不足道、平平淡淡、不成体系的片段或细节。每天你微笑着对待孩子,每天都摸一摸孩子的脑袋,每天你都和孩子亲密地接触一下,每天你都准备好了去上课,每天你都想一想教得怎样,每天你都记下点教育的轨迹,每天你都做着这些小事,几年后,你才能将肩负起学校的一些管理与改革上的重任,你才真能成就教育的大业。
 

 

勤奋为师——和青年教师聊一聊(3)

 

昨天的《把小事做好——和青年教师聊一聊(2)》,引起了很多青年朋友的关注,要想把事干好,首先必须勤奋,这是一个永久的真理,今天就谈谈这个话题。

我们都很敬重那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雄厚的资产和财富,而在于他们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们的企业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如果你的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里不会产生敬重。敬重和羡慕是两回事,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有为之师”。

要做一名有为的教师,就要奋斗,就要拼搏。一个教师要想做到杰出无比的程度,或许需要点天分,需要后天环境等各种因素,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名师,成为在一定范围、一定领域里有成绩和有名气的人,则必须通过自身努力与奋斗,发挥自己优势,克服自己不足才能达到。

我们学校的篮球爱好者不少,我讲一个也许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博格斯——这个身高只有1.60米 的小个子,曾是美国NBA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小时候的傅格斯立志要做NBA篮球队员,那时,有很多人取笑他。嘲笑面前,博格斯没有后退,他以更加刻苦的方式练球,并在练习中发现矮个的优势:行动迅速、灵活,运球重心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时容易得手。现在,当年嘲笑他的人都这么炫耀:小时候,我经常和博格斯一起打球呢。你看,即使像博格斯这样有“先天不足”的缺点的职业球员,都能以后天的努力来扬长避短,更何况我们教师呢?

达尔文上学时,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罗丹在父亲眼里是“白痴”,在老师眼里前途无“亮”,艺术学院考了三次也没考进。爱因斯坦4岁才说话,7岁才识字,老师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他在嘲笑面前依然保持着自我,保持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依然拍着翅膀飞啊飞,依然在心底里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这是他从众人眼里的庸者成为世人眼里的伟人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聪明并不是最有成就的人,而最有成就的人,也往往并不是最聪明的人。成功最需要的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品质,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哪怕是笨鸟,也能“笨鸟先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青年教师的致命弱点恰恰是不想飞、不肯飞,甚至躲在“高稳定性”这把大伞里,怕外面的风雨、怕太阳的炽热,怕路途的坎坷,怕寒风的凛冽,怕秋雨的狂暴。还有怕黑夜的漫长,怕身心的疲惫,怕失败,怕出丑,怕这怕那,怕到最后,人生都淹没在“怕”的海洋里了。

达尔文在晚年曾这样感慨:“我这样一个才智平庸的人,居然能够在那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信仰,实在出人意料。我的小学老师和我的父亲甚至认为我是一个平庸的孩子……”面对这一个个人生感慨,我们年轻的教师,理应鼓起自信的勇气,扬起自信的风帆,做个勤奋的教师,用勤奋成就自己的人生。
 

不找借口——和青年教师聊一聊(4)

 

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人最大的丑陋就是喜欢找借口,善于推卸责任。虽然不那么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而且这种文化在部分年轻教师身上还较为流行。

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个别年轻教师不愿多花力气,不想尽可能地做善、做美,只求“做了”。出现问题,只顾找借口开脱。对工作,一没信心,二没热情,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人生价值的存在,对得起工资是最大的工作动力。甚至从来不想,是否对得起学生,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与关怀,是否对得起也算得上是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

一件事,如果想去干好,就会发现有很多方法,如果不想做好,也可以有很多理由。都说教师工作是碗良心饭,一个教师如果养成做事找借口的习惯,实际上就是教育良知削减、消亡的行为表现。部分教师经常使用的借口大凡有以下几种:

“学生基础太差了……”有的老师教学成绩不高,就抱怨学生的基础差,抱怨家长这不管那不管。可以说基础差的学生永远存在,教师的一个重要劳动,就是尽可能地使基础差的学生能在你手上得到较大的发展。

“我忙不过来……”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教师工作的确很忙,但现实恰恰是,越是有责任心、教育责任感强的教师,越不会以一个“忙”字来推诿工作,而责任心不强的人总是大喊其“忙”。

“这个事我做不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勇气,失去勇气也就失去了一切。一个人不能只做自己经验范围以内的事,要习惯去做带有几分挑战性的工作,不然会永远活在害怕里,也永远活在没出息里。再说还没有做,怎么会知道不行?如果知道自己不行,那就更要珍惜锻炼的机会,以使自己“行”起来。

借口只能会使人习惯拖延,习惯推卸责任,习惯转嫁过失,这样的人不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更不会成为学校乃至教育的中坚力量。一个人如果常常对领导找借口,自圆其说,久而久之,做事的时候,潜意识的第一反应是“不做”或“做不好”的借口,时时处处宽容自己,到最后只剩下懒惰、自私和一事无成,这种危险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致自己的人生于灰暗境地。

作为年轻教师,无论什么事情,都应及时地想尽办法把它做好,实在完成不了,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诚恳地对领导说“我没做好,我将努力”,而不是搜肠刮肚地找借口;如果所要完成的事需要合作,那么出现问题时,应将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这样做,不会损失什么,相反,将获得更多,将获得责任感,将获得信任感,将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恰恰因为主动承担责任,所以会主动去补救,从而又将获得成长的动力。

我们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三十不发,四十不富”,面对自己的前途,面对自己的未来,面对学校的各种事务,应该做的是收起借口,应该说的是:“好的,我马上去做”、“好,我会尽力而为。”、“这个事我来试试”……。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永远缺少主动的人,主动的人永远值得欣赏和尊敬,他们是成功一族的后备军。“这个事我来做”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那怕是把办公室的地板拖干净,哪怕是将纸篓里的垃圾倒掉,甚至哪怕是随手关灯、锁门的小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教育上的事更是如此。一些看来头疼的事,在有经验的老师眼里可能是一件并不难办的事。一个令人伤神的课堂设计,在教学技术高超的教师那儿,一下子就化繁为简了。只要善于学习和请教,教育的事准能办好。

年轻的老师们,收起借口,同事会说你变了;收起借口,领导会说你变了;收起借口,学生也会说你变了;起借口,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变了……

年轻的朋友们,我们大家都在期待着。

 

 

  永不放弃——和青年教师聊一聊(5)

 

在我们周围,总看到部分年轻教师,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胸怀大志,可一旦遇到困难和麻烦,要么绕到,要么拐弯、更有甚者干脆放弃。什么能手评选、优质课评选,要么半途而废投降了,要么先给自己摆出一大堆困难吓住自己。把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一次次都错过了。到头来,回报自己的只能是“微不足道”和“两手空空”,让我们这些“外人”看了总感失望和遗憾。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曾两任英国首相的邱吉尔,特别是他在1648年应邀牛津大学举办的主题为“成功秘诀”的讲座会上的发言,更让人赞叹不已。演讲那天,会场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的记者都到了。邱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鸣般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走下了讲台。会场上沉默一分钟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邱吉尔的演讲简短但发人深省。人的追求,起初激情洋溢,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结果成功,锦上添花的支持者会有很多。最难的,是中间那段奋斗,那段需要“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的坚忍岁月。在每个人前进的路上都有很多困难,其实这些困难大多都是从我们心里生出来的,正是这把心里的锁,把我们锁得透不过气来,把我们锁得心力交瘁——从而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其实,很多困难只是个气球,看起来很大,只要你走过去,它就会被你呼啸而来的风给吹跑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面对失败时,要记住告诉自己不要服输,不要放弃,失败永远是成功的基石,失败的本质就是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缺成功的条件。

我们知道,美国总统的一届任期只有4年,我们国家总理的一个任期,也只有5年。一个老想管全世界的美国,总统想做出点让公民认可的事业来,也只给4年的时间;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总理想要做得有起色,也只看5年。同理,我们教一门功课,带一个班级,认真地坚持做上5年,研究上5年,一定能够出成绩。这5年里,你也可以选择某个内容,作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作为校长,你可以研究办学理念、管理思想、特色建设等;作为中层干部,你可研究如何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好的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等;作为班主任,你可以研究班级活动、班集体建设,后进学生转化等;作为老师,你可以研究教学、教研、科研、学生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不管发生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决不、决不、决不放弃”。5年并不是很长,可这短暂的5年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个全新的教育人生。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半途而废,更不要放弃,要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做上三年、五年、十年,到那时,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片教育的天空。无论何时,在何种情况下,都要记住邱吉尔的话:“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

 

 

吃苦是福——和青年教师聊一聊(6)

 

在现实中,有这样一些年轻老师,总爱安逸,总怕麻烦。公开课不愿上,优质课不参评,培训活动还不爱参加,甚至参加评课或研讨活动时总爱往后坐,怕发言,怕用脑,一句话就是怕吃苦。长此以往,这样的老师没有什么大的提高,几乎都是平平庸庸。

老百姓常说“小时苦不是苦,老了苦真是苦”,老百姓还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年轻的时候吃点苦算不了什么,而是一种锤炼,一种成长,错失这个生命最结实最富耐力的季节,人也就成不了业了。年老了才体验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涵义。生命到尽头的时候,想奋斗也不成了,没有了耐力,更没有了火热。有人说: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我们教育工作弹性很大,一天的工作量,用三两个小时能做,用七八个小时能做,用十多个小时也可以做,当你选择安逸的三两小时时,时间会给你带来严厉的惩罚。当你选择十几个小时时,时间会给你带来温馨的奖励。

生物学家做过实验,同种生物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一种是非常舒适的环境,一种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取得食物的环境,最后的结果永远是生活安逸的生物不是早死就是病死,而在恶劣环境下的生物却过得非常快乐而且长寿。人也一样,凡是那些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是比较坚强、有活力并能取得成功的人;而在舒适安逸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通常都没什么作为。在今天,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的青年教师,父母几乎解决了一切,过着比较安逸的生活,而这种享受可能会过分地使人滋生安逸。

在此,希望我们的年轻教师,要尽快从眼前的安逸、享受和懒惰中走出来。因为上天是公平的,你享受了跟前,便不能享受将来;你怕吃苦,到头来会吃一辈子的苦。而不怕吃苦的人,其实吃不了多长时间的苦,当你到晚年的时候,回过头看看自己那段奋斗的岁月,你会发现,那段吃苦的日子,才是人生中最有滋味的日子。

 

更新:2009-05-25 02:27:4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