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倾注一颗慧心 享受职业幸福

作者:xiangzhangshu 来源:JXJY 点击:4224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如何理解幸福及教师幸福及其体现章节,让我感受颇多,使我认识到: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回想我的20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留给我的是更多的感动和幸福,我忘不了站在岸头与学生告别的情景,我也忘不了20年执着的坚守,一切都源于对它的爱。

如今,一部分班主任在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双重压力时,内心的厌倦感逐渐取代了幸福感。如果一个班主任不能从日常工作中体验到幸福,必然会带来工作的"机械重复"“疲于应付”、“死气沉沉”,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的发展。

那么,班主任专业幸福的源头在哪里呢?又该如何找寻幸福呢?

我相信,只要满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慧心去工作,就能真切享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独特幸福。

一、平等对话,走进学生心灵

当前,我们面对的是在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眼界开阔,个性鲜明,他们不喜欢声色俱厉的威严和喋喋不休的说教。因此,在班务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搭建对话的平台,让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对话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分享彼此的情感与观念,达到情交融、心贴心的境界。前不久,我发现教室里的矿泉水瓶堆得老高,再看沉睡在一角的炊壶,很显然,好长时间同学们都没打开水了,都认为喝矿泉水是一种时尚,这一股风必须“杀”下来。于是我从大处谈起,从节约和感恩、责任谈起,来为孩子们引路。望着孩子们一张张若有所思的面庞,我意味深长地说:“是的,就在这一个个细小的实际行动中,我们一天天培养着自己的责任心。别忘了,珍惜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也是我们的责任!”

透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平等的对话,就会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收到“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特殊效果,我在与孩子们的平等对话中体会到了走进学生心灵的幸福感。

二、培养自律,解放自我身心

我发现,不少班主任从早读、做操、清洁到课间纪律、几乎一整天都在盯着学生,自己疲惫不堪,学生却总是伺机而动。师生关系就如警察与小偷、猫与老鼠。依此情况,如何寻找改进策略。从保姆型班主任走出来,创设一条高效而轻松的管理模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注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如果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相应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之和谐啊!”是啊,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学生能自己当家做主人?可想而知,这样的放手也让我从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观察、了解学生,可以有充沛的精力思考、探索教育改革,从而努力实现由体力型勤杂工向科研型教育者的转变,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职业幸福么?

三、引导读书,促进心智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经久不断的潺潺小溪,是满溢思想的河流。”因此,我在享受书香的同时,也不忘“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

我总是绞尽脑汁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多样的阅读方式去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引导他们阅读。

回忆近几年我和学生的读书生活,我真切地感受到,优秀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善良的光辉、正义的锋芒、哲理的火花对学生起到了心智的感染和引领作用,远远超过了各种“说教”,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中我也体会到了一种职业幸福。

四、关注体验,彰显管理个性

专家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我们班主任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自我感知为基础,以自我感悟为主线,以自我导行为目标,创设各种教育情景,让学生经历真切体验,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触动学生的思想“热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前不久值周时,发现有一个班的学生喜欢在寝室里讲话,总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上课总会有打瞌睡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我和他们交心谈心,告诉他们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同样宝贵,不会休息的人也是不会学习的人,他们由衷地说出了要珍惜时间的感悟。寝室里讲话的现象越来越少。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伴着这群孩子在秒针的滴答声中,幸福而充实地行走在学习之路上!

总之,教师的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日复一日平凡的工作中,只有倾注着自己火热的爱心、灵动的慧心和足够的耐心,同时品尝着幸福的甘甜,你才会享受班主任的独特幸福。

 



 

更新:2009-05-13 04:02:1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