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素质教育形式下,该如何做一名教师?

作者:踏雪寻梅 来源:初中语文教育网 点击:1748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老先生说:“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各位教职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说,顺手带走没有喝完的水,这就是一种素质。”此话一语道破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和在社会、历史、人类方面的紧迫性。由此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应当首先从师德建设抓起。“师德”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道德修养楷模。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说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整个素质教育的推进。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形式下,我们到底该如何做一名教师呢?

“德为师之本”,新形势下做一名教师,首先要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做起: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学会热爱学生。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在素质教育下的今天,教师同样需要奉献精神,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但在新形式下,我们不但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更要学会如何去爱学生。

热爱学生就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本来,老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和睦相处。可是,不少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总以为自己是“孩子王”,就可以高高在上,就可以对自己的学生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为所欲为。事实上,
作为老师,是应该树立一种服务意识的。如果老师能站在这样的高度,能有这样
一种意识,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一定会变得非常和谐、非常融洽。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真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但在过去应试教育下,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尖子生,把爱的阳光雨露洒向他们,而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关爱的分量不够,尊重的力度不够,更有教师对差生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总认为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也不想去“雕他们”,长期以往,这些学生就得不到教师应有的关心爱护,就不能健康地成长。就影响了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我国下定决定走素质教育这条道路,我们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承担起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历史责任,把爱心洒向每一位学生,充分鼓励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心下健康地成长。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热爱学生,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创出佳绩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学习型教师。

学高为师。教师知识丰富、业务精通、严谨治学、注重创新,这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新时期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良好的育人技巧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艺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俱渊博知识。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到海底世界,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秀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特别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我们特别要注意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在的大背景。素质教育下,相对于以前的应试教育,课要少的多了。但是咱们传授的知识课不少。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知识传授给同学们,这就要求老师们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老师们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必须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适应背景,适应学生;适应课堂,适应学校等等。

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为人师表21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要来一次腾飞,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要跨上一个崭新的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做到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更新:2009-05-11 03:47:2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