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立足教师专业成长,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

作者:福州第十五中学党总支理科支部 贺玉亮 来源:新思考 点击:405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教育工作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一、优化教学设施,营建现代化成长环境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营建现代化的成长环境,才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为此,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优化教学设施:首先,组建了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为部分教师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搭建网络工作平台,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管理;其次,实现教学设备智能化,为每间教室配置交互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目前,我校已有三个级部(15间教室)和三个多功能教室引进了交互电子白板;另外,学校还筹建了现代化的图书超市、科学实验室和塑胶体育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注重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纵深发展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的纵身发展。

(一)鼓励终身学习,提升理论修养。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此,学校制订了教师终身学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学习、发展目标。学校充分发挥图书超市的资源优势,不断购进各种教育理论专著,订阅各种学科杂志,完善电子阅览室,定期开展“教师专业成长读书交流会”活动,为教师的终身学习铺路搭桥。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并对高学历人才给予奖励和重用。引领教师在终身学习过程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修养。如今,我校已有98%以上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有5名教师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二)“走出去、请进来”,在交流中更新教育观念。

1、创造国际交流机会,汲取国外先进教育理念。

注重交流是我校办学特色之一。多年以来,先后与各地学校建立友好联谊关系。先后6次派遣多名骨干教师和许多学生考察学习,多次接待教育考察团的访问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成功实现了教师互访执教、学生结对互助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汲取了先进的教育经验。

2、实施专家引领策略,在交流中答疑解惑。

为了增加教师与专家对话交流的机会,学校积极与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等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组织骨干教师考察学习。积极与国内名校建立联谊关系,定期开展教学联谊活动,借鉴它们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

其次,定期聘请教育专家来校指导,通过听课、评课、座谈交流等形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第三,积极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要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定期召开“外出学习汇报会”,了解教育发展动向,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优质课、观摩课、论文评比等教学研讨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三)搭建教育科研平台,在研究中提升业务素养。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校始终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提升专业素养。

(一)实施课题带动策略。

为了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学校成立教科室,专人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目前,我校已经承担3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和3项市级课题,并多次承担课题开题、结题工作,多次在全国课题经验交流会上代表发言,多次荣获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学校称号。

为了使教师们正确认识到课题研究的价值,我校提出“小而实”的课题研究思路,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课题观。使每个教学案例、每次教后反思、每次研讨交流都成为课题研究的素材。使教师真正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使课题真正为教学服务。

由于课题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拓宽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有多名教师成为省市级课题研究的骨干,30余名教师在全国课题成果研讨活动中获奖。

(二)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方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快捷性,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此,学校及时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依托 QQ 群、教育博客和网络备课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了备课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

(三)创新教研组活动形式。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教研活动的效率如何直接会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学校把课题研究与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教研活动的“研究味”。

首先,在各教研组推行“一课多试”的活动模式,同一年级的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先通过集体备课确定讲课思路,然后由一名教师执教,听课、评课后对教学设计进行二次修改,再由教师进行执教。这种“一课多试”的教研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其次,学校领导明确分工充分参与到教研组活动中,参与教研听评课,定期对各教研组活动进行指导。同时,充分发挥淄博师专的人才资源优势,聘请业务专家参与到每周的教研活动中,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研究质量。

三、推行青蓝工程,打造高素质的团队

打造一支思想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我校积极尝试以“青蓝工程”为平台,整体优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注重名师培养,树立身边榜样。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名师的引领,培养名师是推行青蓝工程的前提。为此学校制定名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科业务骨干。目前,我校已先后培养出3名特级教师,5名省、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有80%的教师执教过市级以上公开课,50%的教师执教过省级以上公开课。

其次,实行“拜师结对”,实现互学共进。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每学年都开展“拜师结对”活动,签订师徒互助责任书。通过青年教师展示课、高级人才观摩课、日常教学研讨课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这种同伴互助的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形成研究型合作体,实现互学共进的效果。

四、强化人性管理,构建和谐干群关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关系上,我校坚持校长以教师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教师以学生为本,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为重点。近几年来,学校管理方式实现了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由物性管理向人性管理转变,实现了学校与社会、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

为了保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排忧解难。如,每天为教师提供一袋牛奶和一杯豆浆;每当教师生日,学校领导都亲自慰问教师的父母;为了方便教师上班鼓励教师考取驾驶证、开通班车;为了保障教师身体健康定期组织查体活动、保证教师每天的活动时间等。所有的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领导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也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才激发起教师“乐业敬业”的工作热情,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更新:2009-04-30 06:22:0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