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趋势
以实施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识。主要发达国家更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规划教师的继续教育蓝图。国际教师继续教育呈现出以下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趋向多样化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1]:
1.“课程本位”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以大学为主、以教师进修高一级学位为目的。大学提供教育学士、硕士以至博士和各种教育证书课程,还为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开设各学科业余进修班,经2-3年的业余进修,及格后也可获得相应的学位或教育证书。
2.“教师本位”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以大学、教师培训中心、民间非营利性质的教师委员会、教师协会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知识的更新和新的教材教法的掌握。培训机构为教师进修提供“菜单式”的课程内容,创造灵活多样的机会,同时提供场所、信息资料和教学设备,如,视听设备等,以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这种培训体现了教师的自我需要和学习的自主性。
3.“学校本位”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一般由教师所任职的学校自主制定培训规划,自行组织培训活动。这是一种以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培训模式。如,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每学年初,每个教师须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校长年终根据这个计划来考核和评估教师的工作。培训者可以是本校有某一特长的教师,也可以请校外的有关专家。又如,在美国,①在中小学设立教师在职培训管理小组,吸收校长和资深教师参加,与大学教授,教师培训机构人员,教育行政官员一起,共同设计,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②每所中小学配备教师培训联系人,收集教师关于培训的要求和意见,定期向大学、教师专业团体及教师培训机构反映,请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亲自到中小学帮助解决问题。③定期在中小学举办专题研讨会,安排专家与教师见面,通过演讲,咨询研讨等方法,使教师获得新知。④建立个别顾问制度,即由中小学向大学、教师培训机构或教师专业团体聘任专家做顾问,专家深入教学实际与教师谈话、讨论,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或为教师制定自修计划。⑤中小学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通过校际联系培训教师,如借用对方的设备、资料让教师到对方学校实验研究;请对方学校优秀教师来指导等。
4.作为培训者的参与式培训模式。如,美国教师职业发展学校(the professional schools)。这是综合大学、教育学院与学区或中小学合作建立的一种培训学校,目的在于使在职教师有机会参加进修、提升专业素质,同时又帮助完善师范教育的职前培养。其运作的方式是,在PDS中,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组成合作小组,共同负责对师范生的培养。这种方式对在职教师是一种很好的帮助,与大学教师合作可以获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在培训职前的师范生的过程中可以使在职教师得以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梳理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参与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教师通过重温大学课程,进行延伸的阅读,以及教学的演示,从而获得使自己充分发展的机会。
5.网络技术支持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充分地运用了现代高科技通讯媒体手段,如电视教学、电话教学、网络教学、卫星通讯教学。如,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已和大学、教师培训机构以及社会服务单位建立了电脑通讯网络,大学和教师培训机构通过网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如提供正规系统的进修课程,模拟教学示范,情境性问题处理的训练等。加拿大的安大略教育网络,着眼于推进课程改革,将服务对象面向所有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内容为:讨论课程改革各个方面的问题;对课程改革进行计划;分享各自的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未来教育提供的多媒体教学发展计划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课程和专题讨论。
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教师进修机构多元化并存
以往,教师的继续教育如同教师教育一样是完全由政府组织承担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扮演起重要的角色,教师机构多元化并存。现在世界各国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大致可以分为5大类
[2]:①综合性大学,如美国大学兼顾师资培养和培训两种职能;②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如英国的“教师中心”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师进修机构。③教师专业团体,如日本教职员工会就经常组织举办各种研修活动。④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媒体为载体的远程教育集团,这些业已成为各国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生力军。⑤教师在职的中小学。
国外这种全方位纵横交错的教师进修机构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中小学教师进修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教师继续教育越来越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
世界各国在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的时候都开始注意平衡国家发展战略、学校发展规划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更加注重教师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和内在需求和主体地位的突出,并多方面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呈多元化发展态势的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越来越注重和中小学及其教师的沟通,并倾向于通过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和合作开发培训课程等“量身定做”的方式来开展。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突出教师参与过程的体验。大多数国家除通过立法、专项拨款等重大形式外,还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激励手段,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和进修。①奖励和重视优秀教师和优秀学校,解雇不合格教师。如,在推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基础之上,美国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实施了优秀教师全国性认定制度。同时,1997年7月7日英国政府提出为期五年的教师继续教育改革计划,授权于地方当局可以解雇不合格的教师和关闭不合格的学校。②进修和晋级加薪相联系。晋级意味着加薪,加薪又刺激进修。“没有进修就没有升薪”,这可以说是当今英国中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为此,英国中小学教师参加进修的热情很高,参加在职进修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美国为了调动教师在职进修的积极性,建立了进修与获学位、加工资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已获学士学位的教师只要坚持进修,取得相应学分便能取得硕士乃至博士学位,工资也随之提高。③积极实行带薪休假制。澳大利亚政府规定,中小学教师每6-7年就有一个学期的带薪进修假期,每年至少有5天的脱产进修时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明文规定,中小学教师有权接受在职培训,在职教师连续工作5-7年,可享受一次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带薪休假学习。[3]
四、教师继续教育从远离课堂开始转向嵌入情境之中
在以往的教师继续教育实践过程中,各国教育机构普遍注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理论的提升,比如,课程本位、学历导向的教师继续教育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教育模式在理论的培养方面胜于对教学实践问题的关注,一般在远离中小学课堂的大学或其它继续教育机构独立进行。但是这种脱离教学实践情境的培训模式越来越显露出自身的弊端,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问题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关注的热点。
在当今的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学校本位”模式的教师继续教育,越来越多地采用扎根课堂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从课堂观察中发现问题(听课)、把生动真实的课堂作为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案例讨论)、观摩同行的示范教学(示范课)、行动研究。
五、教师继续教育从学历导向开始转向能力本位
各国的教师继续教育都特别关注教师知识的更新。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师要想站稳讲台,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实用操作技能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正在成为各发达国家的热点。
各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基本上都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改进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为主要目标。如,美国提出将中小学教师培训成“临床专家”的培养目标,因此制定了《教师能力培养法》,其中就规定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技巧。英国也把培养“完整性”的教师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其中将“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相当具体的培训内容。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国际教师继续教育能力本位的追求。
六、教师继续教育开始成为贯穿职业终身的过程
国际的理论与实践告诉表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次性或一个阶段的培训可以完成的使命,而是持续教师一生的事业。教师应当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知识和超越自我,积极主动地接受培训和进修,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继续教育就是要倡导一种职业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进一步成长和保持职业生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