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育之梦谁燃起

作者:许山 来源:XSK 点击:2491

——读朱永新《写在新教育的边上》所感

 

曾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谁是巨人,像朱永新算不算巨人?假如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身边就是一种幸福,更甭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还是喜欢用敬佩的心眼去解读朱永新的教育理想。我之所以佩服朱永新,是因为他位高不傲、心高志远;是因为他一心为教育事业奔波,即使他已经成了市长,即使他已经成了名人;是因为他矢志于教育研究,在于他热心搞新教育实验。

我决意寻找与朱永新的共同点,细细道来,大约有三:一是创办教育网站,他创办面向全国的大网站“教育在线”,我创办面向全县的小网站“漳江教学论坛”;二是创新精神,他倡导新教育实验(国家级),我倡导愉悦作文教学(市级);三是都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他要实行的是教育改变社会,我要推行的是教师成长带动学生成长。我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与朱永新的教育理想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是精神是相同的,只不过土壤不同、气候不同。我深深地感到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简直是沧海一粟。我凭的是一种对教育的挚爱,对同伴的教学研究的尊重。不管是谁,只要他愿意和我谈论教育,切磋教学,我都会毫无保留地与他促膝谈心。我总觉得教育没有防线,教学没有敌人。如郑和下西洋一样,只要是同在蓝天下,都是我们的朋友。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我都愿意交往、互助。如果我们不把好的经验、理论传授给他人,那么我们又怎能学习到别人的长处呢!教育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自我竞争,我们需要超越的是自己。

朱永新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竭尽全力进入教育境界、教育状态。他说:“我一直认为,死人与活人就差一口气,活人与活人就差一点状态。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有了状态的人,他就会不断地寻找与探索,不断地行动与努力,他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会收获成功。而没有状态的人,即使他才高八斗,但是无所事事,最后也只能一事无成。”实现心中的教育理想要靠信念,要靠状态,要靠持久。

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课改的征途中,每走一步都是举步维艰的。特别在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所以许多学校都只顾眼前的利益,把调子定得太低,也就是目标太小。目标太小则动力不足,行动起来有气无力。真正乐于搞科研兴校的人不多,所以实行课程改革难免变成一句空话。明智的领导都会把科研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

朱永新实现教育理想的历程是艰辛的:从“啃书”到“著书”,一个个不平凡的壮举;从“教育者”到“市长”,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名人的时间更加宝贵,自由的时间更加稀少,因此,我们能在空闲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荣幸。

一个人实现一种教育理想,这样宏大的目标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我走上教学研究的路,一路的芬芳也都离不开团队。一个良好的团队成为我攻坚克难的靠山。带领团队(教研组、课题组、漳江教学团队、研修班)共同进步也是我责无旁贷的事。让有共同理想的老师一起去探索教学奥妙,去共同提高团队成员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冲刺新课程,攀登作文教学的两座大山——愉悦作文教学和丰满作文教学。引领团队去战胜困难,实现自我价值,推广课研成果。

我的教育理想是让每一位老师都学会教作文,让每一位老师都不怕作文,改变21世纪小学作文教学的面貌。虽然我只是一个呐喊者、一个笔耕者、一个实践者。但是我的声音可以通过网络,通过著书,通过同事和合作伙伴去传播。我的理想可以通过“花之梦”去实施,从研究作文教学课题起步,去改变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育之梦谁燃起?教育之花我培育,让有志于研修的同道在课改的浪潮中锻炼成中流砥柱,修炼成专家名师。

 

2009年4月16日


 

更新:2009-04-17 07:06:0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