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懒”老师
“我刚刚讲过的题学生怎么就忘了呢!”“这些我都讲过,怎么考得这么差”“我每次都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题抄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分析、板书,讲解的不能再仔细了,看着他们当时也都会了呀,怎么就……哎!”“讲课讲得我嗓子都哑了,可学生还是有些模糊!”……在和老师交流时总会听到这种抱怨声,使我不由得想说一句:老师们,别太“勤劳”,适时做个“懒”老师吧!吧学习还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提到“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但实际的课堂往往是教师为了走完教案,完成教学任务,忍不住越俎代疱。结果,我们的学生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习惯了灌输,习惯了接受。所以,教师不能急,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耐心等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也许这个探索过程要花费很多时间,甚至表面一无所获,但它使学生思维得到磨砺,“学生独立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这里具有特殊的意义”。
当然,有些题目确实需要老师讲解的,老师也应适时点拨,甚至完整地板书。但讲解过后,老师需要做到:让学生反思每一个步骤。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如果你能做好一名“懒”老师,那么你的教学将会变得轻轻松松,你的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你的学生将真正地学会学习,你也一定会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