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真爱
在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教师、同伴交流,因此,教师的真爱成为构建这一和谐关系的首要因素。“全心全意爱学生”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了以一颗真爱的心去面对孩子,用真爱去融化孩子的心灵。把每个孩子看成是一个新的世界,用心与他们交流,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让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刚刚上一年级,胆小而内向的小凡还没有适应这种群性生活,每天总是沉默不语。由于家庭的关系,他从小父母离异,和奶奶一起生活,所以心灵自闭。几乎没有和班上的任何一个孩子说过一句话,不管哪一科的老师找他回答问题他都拒绝回答,耷拉着脑袋从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每次看到孩子那种自卑的表情,我都会忍不住想去抱抱他,感受着小脑袋偎依在肩膀上的感觉,没有过多的话语。
因为我教的是音乐学科,所以我想快乐的音乐一定能够感染他,每节课轻松愉快的教学,班上所有的孩子都载歌载舞,用热情感染他,为了能让他开口唱歌,我们想尽游戏的点子来鼓励他,小伙伴们也以掌声为他加油。一开始,我们总是失败,可是一个学期两个学期,我们从来不曾放弃,有一天下课,我竟奇迹的发现他和他同桌的小女孩一起玩迷藏,我发现他只愿意和那个女孩说话,于是,以此为突破点,我找到了那个小女孩 ,课下我让她做我们中间的情感桥梁,沟通小凡的思想,知道他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并且把我们的示好带给他。渐渐的孩子开始笑了,试着和我说话。我喜欢做孩子的忠实听众。终于有一天在音乐课上,我听到了他唱歌。小小的声音却震憾了我的心。我太开心了,全班同学也都很高兴,我想我们所有的人都深深的体会到了爱与被爱都是幸福的、美丽的。真爱能让我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更有效的实现教育价值,促进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