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这样的学习踏实又丰富

作者:周武华 蒋亦丰 来源:摘自:《中国教师报》 点击:1392

           ——一位农村教师的学习体会

  这几天,浙江省富阳市新桐中学语文教师魏芳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她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考试,一年多来的学习得到了检验;紧张的是,刚刚上交的培训毕业论文不知能否顺利通过,因为据说这次很严格,有些学员的论文都修改好几回了。“回过头看看在杭师院继续教育学院留下的学习足迹,踏实而又丰富。如今,一年的培训学习即将画上句号,心里还真的有些依依不舍。”魏老师如此感叹。

刚开始有些“不适应”:

2005年5月11日,魏芳参加了“杭州市农村中学语数外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开学典礼,学员们来自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建德、桐庐、淳安等七区、县(市)农村。

然而,即便是受益的幸运儿,魏老师对这次培训学习也有些“不适应”。她家住富阳,每次学习都是早上赶到杭州,晚上回富阳。有时早上塞车,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培训的考勤制度非常严格。她说:“有时到了教室楼下的电梯口,迟迟不见电梯下来,有的人就跑着上楼,有的人急得在原地跺脚,都是怕迟到啊。”

按照杭师院继续教育培训部的管理制度,“杭州市农村中学语数外骨干教师研修班”每天上午8点上课,下午4点半下课。在魏老师的印象当中,班主任马爱莲副教授每天都点名。有时马老师去下沙校区上课了,副院长江平就亲自来点名。“而且只要有空,他就会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做的笔记比我们的还认真。这些都让我们原本还存有的一丝懈怠的想法都消失了。”魏老师说,整个培训学习过程,学员们不会故意迟到早退,上课的时候也没有打哈欠打瞌睡的现象,这在以往的培训中是很少见的。

听课听出了“味道”:

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棵树,怎么看这都像一堂典型的美术课。不过在魏芳第二次参加培训学习的时候,授课老师就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呢?原来授课老师要考察学员们对新课改的认知,画一棵知识树表达对某一问题的想法。“那堂课的气氛很活跃,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对新知充满好奇。”魏芳回忆道。

魏老师告诉记者,每一次集中授课完毕,学员都回各自学校上班,利用课余时间把每次的学习进行整理总结,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作业很多,也很充实。授课老师还向我们推荐了不少好书,等素质提升工程结束了,我们还能再学习,再提高。”

实践探究有“惊喜”:

2006年5月,在杭师院继续教育学院的组织安排下,魏芳和其他学员来到祖国大西部,考察了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和重庆第五十七中学。如此宝贵的外出学习机会让魏芳喜出望外,在一周的考察当中,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我在农村教了8年书,这是第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我的同事都很羡慕我啊!”魏老师激动地说。

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相结合,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特点之一。除了外出考察,魏芳和其他学员还经常到杭州的一些学校观摩、听课、评课,杭二中、光明中学、和睦中学、杭十四中等学校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学员们纷纷表示,他们要把城市学校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带回农村,让农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更新:2009-03-25 04:09:4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