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的途径
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牺牲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反,高效课堂恰恰是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化发展和个人幸福的最佳途径。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当代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明白高效课堂作为素质教育最本质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教学的知识灌输变成学生生命成长的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真正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而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蜡烛,是春蚕,是铺路石,是以奉献乃至牺牲为代价的所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样的“最光辉”不符合人的发展,更是对教师权利和尊严的肆意践踏。
高效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实现生命的狂欢,也是教师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的福祉。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不仅可以享受到这份“最光辉”职业的尊崇,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专业成就的最大利益。
高效课堂解放了教师的精神和时间负担,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教师”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让教师幸福,就要想办法把他们引导到研究上来。高效课堂之所以能找到教师实现幸福与职业发展的途径,就是基于首先把教师引领到以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为目标的小课题研究上来,在研究中改变,在改变中提升。
高效课堂把时间还给教师,不仅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解决职业倦怠的难题,让教师有时间通过总结、反思、实践、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且有机会按照个人的兴趣和意愿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展示教师的专业魅力。
教师个人俱乐部,要求教师必须有能力并乐于用自己的发展成果“哺育”学生,从而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个性特长提供实现的可能性。如生物教师的“昆虫俱乐部”、体育教师的“武术俱乐部”、语文教师的“美文写作俱乐部”、英语教师的“英语剧场”、美术教师的“颜色工场”,等等。教师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在沿着这样的专业方向研究的同时,面向学生全体,组建自己的个人俱乐部。组建这样的俱乐部,还可以促进教师间的技能比拼和学习竞争,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协作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师生活,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质的飞跃,从而真正让教师拥有一个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建议教师个人俱乐部与学生社团组织做好联动和活动呼应,以期成为学生社团组织的根系和发展源泉。学生社团组织再反过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发展,从而促进“双向能力”的提升,既融洽了师生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又展现了素质教育的独特魅力。
建议一般学校在组建教师个人俱乐部时,把小课题研究与教师发展并行并重。个人俱乐部离开了“研究”不行,同样只有研究而不去应用,就无法转化成现实的教育价值。
(本文作者为本报驻山东省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