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真实的自我
罗杰斯《个人形成论》读后罗杰斯说过:我的目标一直是尽可能为当事人提供一种安全、真诚、共情的理解氛围。
我的好朋友媚,在老家一所中学当英语老师,每年接初三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年段、学生成绩的压力、以及家庭内部的不和谐,她得了严重的职业倦怠症,经常失眠、忧郁,有时甚至会歇斯底里地爆发出来。
在过年的前夕,她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离开家,准备在外面过一个流浪、漂泊的年,远离老公,远离过去的人和事,年后就不回去教书了。她不想面对同事,不想面对家人,不想面对学生。
其实,为了逃避当老师,她已经去考了贵州师大的在职研究生,为的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脱产,有一年的时间带薪休假,就可以不用上班了。或许,她也不是太想去读书,她完全可以选择寒暑假的时间去学习,不过是可以空出一年自由支配的时间,不用面对领导的眼光,不用面对同事猜忌的神情,不用面对家长和学生,不用面对那个已经麻木于酒桌和牌桌的老公,这对她来说就够了。
寒假回家,看到她时,她比过去憔悴了许多,她不想告诉任何人发生过什么事,但对我却无话不谈,于是,我们一道去登山、散步、洗脸按摩、唱歌、打球、放松心情,逐渐地,她的脸色略有好转,但还是有许多难以言说的恐惧深深困饶着她。
后来,我开始给她看罗杰斯的理论,接着,我总结书中对她对我们都有益的部分:
首先,要远离人格面具:让她逐渐远离那个不真实的自我,尽管不会有不少踌躇和顾虑。换言之,即使在没有清楚地看见未来出路之前,她也会远离某种虚假的生存状态。当然,这样做的时候,无论是多么消极,他都要开始定义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开始时,这种状态可能被简单地表达为一种对自我的恐惧和逃避:
很清楚,正是这种职业恐惧成为她的真实的一部分。仿佛这种恐惧就是她自己,而不只是一个外表,现在她正逐渐接近成为真实自己的自我,即一个躲藏在面具后面、受到惊吓的那个人,认为自己被别人了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其次,远离“应该”:由于内心巨大的挣扎,她发现自己正在远离这个预设的目标。他们已经感到把自己视为糟糕的人处于迫不得已,而他们要远离的正是自己的这种观念。
三、不再迎合他人的期待,远离社会对他的固定期望。
四、向着自我导向转变。首先,向着独立自主转变,其次,要无忧无虑或充满信心地转变着,自由地成为真实的自我是一种令人恐惧的承担的自由,她开始掌握自己生活和行为的导向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反应。
五、向着生成的过程转变,要更开放地趋向成为一个过程、一种流动性、一种变化、他们发现自己日新月异。她的转变为一个实现潜能的生存过程,而不是成为某个固定的目标。
六、转向对经验的开放,她开始转向一种对自身经验开放、友好、关系密切的生活。
七、转向接纳他人:这种对内和外在经验的开放密切相关的,是一种对他人的开放和接纳。
八、转向自我信任、即信任并珍视他的作为一个过程的自我,让他们敢于依靠在自我内部所发现的价值来生活,并一他们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九、总体的导向: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接受性地成为本质上和实际上真实存在的过程转变。她逐渐远离那个虚假的存在模式,远离一个人格面具。
她没有不安全感或者装腔作势的防御性,在自己的真实存在之外无所增加,她没有内疚感或自我贬低感,在她的真实之外无所减少。她日益听从自己的生理存在和情感存在最深处的声音,并且发现自己带着更大的准确性和深度,越来越成为她最真实的自我。
如果,她能够自由地朝向任何一种可能的方向变化,那么,成为她的真实自我,似乎就是她最向往的生活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中理性的价值选择,而且是对她通过探究、尝试、不确定的行为来探索未来生存之道的最好描述。
半个月后,寒假结束,我要离家返校,她告诉我,现在不再害怕当老师了,而且也不再害怕面对别人了,最重要的决定是:她今年一定要去考心理咨询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而且益人。
这也许就是我的另一位好友从中受益非浅,感谢罗杰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