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波三折的教学反思中成长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2004年开始,我校就开展了教师教学反思活动。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师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但在2004年,教学反思对我校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个新名词。在调查中,我发现教师们对教学反思有两种看法: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给教师增加负担,没有什么必要;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教学反思就是课后记,进行教学反思没什么用。针对教师们的看法,我思考了好几天,有了初步的想法。
在一次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期间,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大公司,有两个员工同时参加工作,可是10年后,甲员工被董事长提拔为业务主管,而同来的乙员工还在原来的部门工作。乙员工很不服气,找到董事长理论:“同样在公司干了10年,为什么不提拔我?”董事长语重心长地说:“甲员工边工作边反思不足、总结经验,每年都在进步,而你却进步不大。”讲完这个故事,我再次提到了教学反思,告诉大家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只是对以前工作的重复,教学水平也不会有大的提高;重复就会枯燥,就不会受到学生欢迎,自己也会产生职业懈怠。教师们都静静地听着,若有所思。
业务学习后,几位教研组长也找到我,表示教学反思非常有必要。可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大家并不清楚。于是,我们分头查找资料,并结合学校实际编制了一套有关教学反思的培训教材。对于常识性的内容,我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指导教师自学;对于难点、热点问题,我们通过业务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经过这次培训,教师们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更为深刻,反对教学反思的教师也越来越少。
正如有的教师所说,课后记其实就是教学反思的一部分,何不让教师们由此入手,开始教学反思?经过研讨,我们组织了每周一次“闪光课后记”活动,即每位教师从每周的课后记中选取最具亮点的一篇,以此为基础进行丰富、深挖,写成一篇教学反思,学校每周评选出10篇优秀教学反思。这些教学反思都是教师多年工作经历和认真反思的结晶,教师们非常希望它们能变成铅字、登载到报刊杂志上。也许教师们的水平还有限,但我们可以办自己的校刊,把教师的作品变成铅字!对,教师需要的就是肯定和鼓励。
于是,我们决定创办校刊《双塔中学教学反思集锦》。当第一期带着墨香的校刊发到教师们手中时,看到自己的作品,教师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更令人欣慰的是,不少教师从他人的教学反思中借鉴了不少经验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二期校刊稿件评选时,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比第一次有了明显提高。
办了几期教学反思集锦后,我渐渐发现教师的热情不像以前那么高了,包括我自己,进行教学反思也不像以前那么顺畅,有好多现象、问题想写,可又不知从何下笔,而且总感觉自己的反思很肤浅、不透彻。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都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带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市教研室的孙主任,孙主任一针见血地说:“你们缺少的是理论指导。教师们只有提高了理论水平,才会脱离‘匠气’,才会反思得深、反思得透。”
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在开展教学反思的同时,又开展了教师读书笔记活动。读书笔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研组指定学习内容,如新课程标准等;第二种是教师自选教育报刊学习。其中,第二种形式目前已经成为教师们的主要学习方式。有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又增添了理论学习的翅膀,教师们的教学研究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