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育创新期待着教师创新

作者:湖南长郡教育集团董事长、长郡中学校长/王建华 来源:摘自:《中国教育先锋网》 点击:1135

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也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教育创新”这一伟大命题,将教育创新摆在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揭示了教育创新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基础。只有教育工作者敢于创新,才能促进教育的改革,才会有相应的教育方式的产生。

教师创新的前提是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一是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以促进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和健康发展。二是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更是教师创新的源泉。三是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引导者以及具有各种能力和富有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教师创新,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学生学的行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

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要求广大教师尽量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启发引导,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为,创新的意念和行为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是一位参谋、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朋友,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权威。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播种下创新的种子,才会收获创新的硕果,尤其要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授之以渔”。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地多样化、个性化,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改变。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多渠道地去探究、去分析、去思考、去体验、去获取新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所获得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如何改变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

教师的创新,还体现在教育手段的创新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法的整合,对于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才,提高教学效率,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积极地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学校要定期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更新:2009-02-24 05:37:0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