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讲演视频3-2: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
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学生“过民主生活”:让他的学生自己做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我说话有人听”的体验。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些类似万玮老师那样的“管理技巧”。“管理技巧”是重要的,但所有的管理技巧,都只算是管理智慧的“辅助策略”。
无论是教师的民主管理,还是教师的管理技巧,基本上都是看得见的管理智慧。除了看得见的管理智慧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管理智慧:“教师威信”。这是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教师威信
各位,我们接着讨论教师的管理智慧的最后一个部分,我把它叫做“教师威信”。管理的根本精神是“民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这是管理的核心目的。但是,无论“民主”管理多么美妙,它总还是需要一些辅助策略或前提条件。如果说“技术”是民主的辅助策略,那么,“教师威信”则可以视为“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
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是否有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敬畏而喜欢这个教师。教师可以询问自己:我要让学生敬畏我,我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这一条,紧接着可以询问第二条:我要让我的学生喜欢我,我做到了吗?
学生凭什么喜欢教师?喜欢的原因可能很简单:这个教师有爱心,他对他的学生好,他的学生就喜欢他,就是这么简单。学生凭什么敬畏教师?敬畏的原因可能因为教师的思想魅力,也可能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
我推荐一些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敬畏与喜欢是两个基本要素。我提供三份案例:一是电视剧“大宅门”;二是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三是鲁迅的“藤野先生”。(播放电影《大宅门》片段)
第一天上课,景琦照旧在门上放了一瓶墨汁准备捉弄老师。没想到季老师来到门外并不推门,叫景琦出来。景琦犹犹豫豫地走到门边,不敢推门。季先生一脚踢开门,墨汁全泼到景琦脸上。后来,景琦和老师比赛失败:他用两只手掰不动季先生的一根手指头。再后来,景琦见识了老师对《庄子》的任何一处倒背如流,终于心服口服,听老师管教。
那么多家庭教师都被白景琦赶走了,可是季宗布老师却凭借他的“功夫”让白景琦“折服”。中国的“功夫”是双关语,季先生的确是有“功夫”的人,但他的“功夫”不只显示为“武功”,他尚有“文才”,季老师是有实力的人。季老师的理论是,“听话的未必是好孩子,不听话的长大了也未必没出息”。
接下来我推荐第二个案例:“爱心与教育”。
1999年李镇西老师出版《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至今在中小学领域都在发生影响。翻开这本书,有一句话立刻跳出来:“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故事在中小学老师那里流传,下面这则事尤其让人心酸:
安妮是初一下学期从外地转学到班上的。她身材瘦弱,脸色苍白,说话细声细气,学习较差还常请病假。但是,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爱迟到。我曾把任安妮的母亲请来,问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困难。她母亲说,没什么,就是任安妮动作太慢。我多次找任安妮谈心,要她养成雷厉风行的好习惯。但没有看到成效。
那天早晨安妮又迟到了,我让她站在外面。大约5分钟后我怕校长看见,便让她进教室。进来后她走到自己的座位想坐下。我说:“谁让你坐下?再站一会!”
她流泪了,但顺从地站在自己的座位前,并拿出书和大家一起读。
直到早读结束,她总共站了15分钟。
两节课后,安妮来向我请假,说头昏,想回家休息。我很吃惊,问她是不是因为早晨站得久了。她说不是,平时就头昏,是老毛病了。我同意她回家休息。
第二天安妮的母亲来学校请假,说安妮病了,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这时,我开始感到自己做得有些过分:可能任安妮当时已经病了,可我竟罚她站了那么久。
过了两个星期,安妮的母亲来学校,说安妮的病情比较重,得休学治疗。我在吃惊的同时,内心深处暗暗庆幸自己总算甩掉了一个包袱!
半年之后,安妮返校复学,降到下一个年级学习。在校园遇到我时,她总是羞怯而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喊“李老师好!”
几个月后开始期中考试,那天刚考完最后一科,有学生来告诉我:“李老师,安妮今天早晨……死了……”
我心里一颤,手中刚收上来的一叠试卷跌落在地上。20分钟以后,我和十几个学生赶到殡仪馆。安妮的母亲迎上来,用哭哑了声音对我说:“您这么忙还赶来,感谢您和同学们了!”
我心情沉重地说:“太突然了,根本没想到。”
安妮的母亲说:“安妮6岁就患上了白血病,当时医生说她最多能活3年。为了让她有个宁静美好的生活,我一直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在许多人的关心下,她奇迹般地活了8年。谢谢您啊,李老师!任安妮在最后几天,还在说她想念李老师,想同学们。她复学后一直不喜欢新的班级,多次说她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可是,她就这么……”
这些话让我心如刀绞。在安妮纯真的心灵中,尚不知道她所想念的“李老师”曾为她降到另外一个班而暗暗高兴!。
我忍不住哭起来。这是我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因愧对学生而流泪。
当天晚上,我含泪写下一篇近五千字的文章《你永远14岁——写给安妮》。第二天,我含泪在班上为学生朗读,表达悲痛的哀思和沉重的负罪感。
从那以后,我发誓:决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听到周围的人称赞我“特别爱学生”、“从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时,我总是在心里感谢永远14岁的任安妮,因为她那一双怯怯的眼睛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我……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
这是有关“爱”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爱心”是教师威信的第一个条件。“教师威信”除了“爱”,还有“敬畏”。我推荐的第三个案例,与敬畏相关:
鲁迅活了一辈子,骂了很多人。直到临终前,鲁迅都建议他的家里人:假如有人和你谈宽容,你不要接近他。在他看来,那些谈论宽容的人都是假情假意的人,他不相信那些人。鲁迅说:对于敌人,我一个人也不宽容。
鲁迅骂了那么多人,但他几乎没有骂过一个日本人。鲁迅何以骂了一辈子,但是没有骂过一个日本人?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至少有一个原因是:他最敬佩的老师藤野先生是日本人。
什么叫教师威信?教师的威信从哪里来?你去看看鲁迅写《藤野先生》,你就知道什么叫做教师威信,你就知道教师的威信从哪里来。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看了鲁迅的《藤野先生》之后,你就会明白鲁迅为什么敬畏那个老师,甚至可以理解鲁迅为什么敬畏“日本人”:鲁迅一生骂人无数,但他从来没有骂过一个日本人。
这就是我对“教师威信”的理解和解释。教师威信是重要的。但是,无论教师的威信怎么重要,也只能成为一个“民主”的前提条件。它不是最重要。有些老师威信很高,他只要往教室门口一站,整个教室会立刻安静下来。这样的老师当然会感到很骄傲,感觉很有成就感,但是,这样的老师不是成功的。为什么?因为他并不能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说,他只有威信,没有民主。
我的意见是:威信和技巧都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民主。这有些类似前面讨论的“教学智慧”:教师的“传道”、“授业”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解惑”,即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学习。
管理的关键是什么?威信是重要的,技术也是重要的,但是,还有比威信和技术更重要的,就是能够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教师要能够引起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我给各位讲一个我个人经历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故事:小时侯,我在外面被人打了,我很不高兴,回去之后,一脸的不安、愤怒、委屈、失望,我总觉得我那帮哥们都没有站出来主持公道,我对他们非常失望。我回去之后,我的父亲跟我讲道理。他并不知道我在外面挨打的事,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就跟我讲一个道理。他说,做人,要厚道。厚道是最重要的。我在我的《教育自传》里面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做人要厚道》。他说:凡是喜欢占小便宜的人,都吃大亏。凡是不占小便宜的人,最后却占大便宜。我以前是不太会理解,年龄太小,听不懂大道理。可是,那天他跟我说了以后,我就很理解。他的话,我听得很专心,我感觉听明白了。那天晚上,我借着油灯,拿着徐悲鸿的奔马图,在墙上画了一匹马。那个时候,我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暑假。在这么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就在墙上画了一幅“奔马图”。然后,在奔马的前面竖着写了一行字,叫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我要做这么一匹奔马,不用别人来管理我,我自己往前走,我自己管理自己。现在,那个墙上还有那幅“奔马图”。尽管画得可能不怎么样,但是那是我画的,就很重要。我妈妈一直想把那个旧房子拆了,再建一座新房子。我对她说:“你千万别拆啊。”她问为什么,我就说:“那栋房子以后会成为名人故居的。”她就不敢再提这件事了。
这是我本人最重要的一次转变。人生是很奇怪的:他忽然在某一天,忽然就有一个领会。然后,他知道他的明天要干什么。我们的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就是要能够引导孩子明白:“我明天要干什么”。
高中新课程里面有一个说法:学生要有“生涯规划”能力。你知道什么叫“生涯规划”?就是说,他能够自己管理自己,他自己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老师应该怎么管学生呢?你要是把学生管得死死的,好了,你这个班里面可能很安静,很有秩序,但从此一潭死水。你这个教师就失败了,从一开始就失败了。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教师的管理智慧。我做一个总结:第一,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第二,教师要有一些管理技巧;第三,教师要有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