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教育应培养创新型教师和教育家

作者:fengyefy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2514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改革开放30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2007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2万人,小学生师比18.8∶1、初中16.5∶1、高中17.5:1。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1%、97.2%、89.3%,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提高。教师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已逐步形成以师范院校为主、与综合大学共同培养教师的格局。师范生免费教育进展顺利,6所部属师范大学近两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22120人,其中2007年10737人,2008年11383人。考生报考踊跃,生源数量充足、良好。

教师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钟启泉教授认为,改革开放30年,教师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观念变革阶段。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仍然使用“师范教育”这一概念,但开始受到国际社会“教师教育”思潮的冲击,观念开始发生变革。

二是制度变革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体化改革。对此,吴刚平教授认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最初主要是试图打通师范生培养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之间的联系,实现职前培养与在职教育的相互衔接,使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实,除此之外,它还涉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的教师教育的统筹和协调问题。

三是真正落实教师教育理念的阶段。进入新世纪,教育部开始实施“教师教育改革工程”,教师教育理念进入落实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教师教育机构从培养模式、教育课程到教师继续教育都作了积极的探索。胡惠闵教授认为,为了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师教育机构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培养方式,开创了“4+1”、“3+1”、“4+2”等多种培养模式。对职前教师强化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专业训练,体现了教师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趋势。我国的教师教育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多以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方式呈现。为更好地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教师教育机构在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课程、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发展研究逐渐成为关注重点。

基于儿童研究重建教师教育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能够肩负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使命的创新型教师和教育家,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应该关注教师的儿童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吴刚平教授认为,要恢复人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尤其要恢复儿童的应有地位,恢复包括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等在内的教师教育课程学习者在教师教育中的应有地位,与他们共同建构反映时代要求的教育意义以及教育信念、责任和能力。

张华教授认为,研究儿童有两种取向,一种认为,儿童发展有规律可循,只要找到了,就能一劳永逸地控制儿童;另一种认为,儿童发展不存在普遍规律,唯一选择是跟踪并理解每一个儿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供可能的帮助。前一种取向受工具理性支配,在这一思维模式下,我国教师研究儿童、研究学科的权利将被剥夺。后一种取向鼓励将儿童研究变成教学,在教学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既是儿童看护者,又是儿童研究者,儿童研究与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件事,而不是几件事。只有基于儿童研究,重建教师教育,才能实现儿童个性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张奠宙教授认为,教师的职业注定是平凡的。教师可以创新,但不是爱因斯坦那样石破天惊式的创造,也不可能是比尔·盖茨那样的一举成“富”,更不会像一些演艺明星那样一夜成名。教师是在默默无闻中摸索教育规律,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这种渐进的、静悄悄的创新,同样是一种人生追求。

教师教育改革要直面现实问题

当然,教师教育的发展也面临挑战。崔允漷教授认为,当前,师范大学综合化对师范生培养的“师范性”带来挑战,师范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范现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和教育实践课程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崔允漷建议,一、教师教育法制化应提上日程,已有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些规定已经不符合当前实际。二、创新教师教育体制与机制,建议重置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省级教师教育重点大学(每个省份一所)与多所非重点教师教育大学。前两者直接培养与培训高中教师,侧重研究能力的培养,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以培养教育硕士为主;后者培养与培训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侧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各省份非重点师范大学或学院以培养教育学士为主。教师教育大学资格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教育学科专业数量、师范生规模。加强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管理,确保目前“3+1”(3年学科教育+1年教师教育)的“1”不成虚设。三、建立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建议加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议将其纳入国家农村教育专项综合管理。目前,在农村地区出现了县城有人无课教,乡村有课无人教的现象,解决农村教师支持与补充机制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可以考虑开展“城市优秀退休教师支教计划”、“城市优秀高级教师支教计划”,鼓励城市教师去农村支教。

 

更新:2009-01-25 04:50:4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