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者型语文教师,引领课程改革新潮流
苗蔚林,男,1970年4月出生,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1991年毕业于连云港教育学院中文专科,1997年徐州师范大学本科函授毕业。16个春秋,我在教育岗位上留下了浅浅的足迹,多年来,我一直带2个班的语文课,学校人员紧张,也兼过3个班的语文课,做了11年的班主任工作。现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校行政党支部书记。
一、教学工作中创造的5个“之最”。
1、在我县当年工作的毕业生中,我是最早在市级刊物发表论文的教师。我的第一篇论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载《连云港教研》总第41期) 发表于1992年。
2、在我走过的学校中,我是创办校园刊物、主编杂志最多的语文教师:1991年10月在温泉中学创办"红领巾"文学社,出版社刊《红领巾》,主编学生优秀作文选《七色花季》。1992年在西双湖中学创办“双湖文苑写作社”、出版社刊《双湖文苑》、《菁菁校园》30期,1993年主编《西双湖中学论文选》、《西双湖中学优秀作文选》、《双湖梦》(优秀作文选),1996年主编校刊《西中通讯》,2002年主编《心灵的独白》(优秀作文选)。
3、我是全县最早一批学“洋思”典型,2000年参加县教研室的赴洋思学习,回县后面向全县开“学洋思观摩课”。
4、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是我校最早面向全县开“新课程观摩课”的语文教师。2001年,在西双湖中学报告厅用多媒体执教《蜘蛛》,向全县初中语文教师展示新课程课型。
5、我是东海县最早建立了个人语文网站的初中语文教师。2006年3月,我挂靠连云港教育网建成了“蔚林语文在线”,在网络上学习、宣传新课程理论,迄今发表文章900余篇,近200万字,其中,原创语文专业文章95%余篇,点击率逾1500000,编辑个人网络文集《天涯西域》一部,在市内产生广泛影响。2008年 “蔚林语文在线”获得连云港市学科网站评比一等奖。
这五个“之最”,是我在过去为语文课程改革所做工作的几个剪影。
二、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科研。
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确定拥有“一缸水”,本科函授毕业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教育理论著作。写了十余万字的读书笔记。我还自费订阅了《教育研究》、《语文建设》等5种语文教学杂志,广泛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我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备、教、改、辅、考每个环节我都紧抓不放,我把探索和研究的重点放在提高45分钟效益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组织、积累、写作、发表”作文教学四步法(实验报告已公开发表),受到县教研室的肯定,认为是充实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在推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里,我先后两次面向全县初中语文教师开观摩课,受到听课同志的一致好评。
工作以来,我一直把“学者型”教师作为奋斗目标,做学问成了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厚积而薄发”,迄今为止,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市以上奖项的论文20余篇,主编语文参考书1部,参编语文参考书5部。除了教学论文,我还发挥写作专长,积极为学校进行新闻宣传,近3年在市、县新闻媒体上发稿50余篇,3000字以上长篇通讯3篇,导演兼编剧新闻记录片一部,在县教育电视播出,本人也被多家教育报刊聘为特约记者和兼职编辑。
我积极带领学生进行语文活动课的探索,先后主编了三册《中学语文活动课设计》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实验,该实验作为中央教科所“九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学习问题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结题报告荣获中央教科所“中小学学习问题研究”课题研讨会交流论文一等奖。2007年,我主持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结题。2008年起,主持市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我牵头创办的“双湖文苑”写作社迄今编辑社刊30余期,文学社办的红红火火,响誉县内外,对全校的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直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没有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辛勤汗水浇出累累硕果,喜人的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2000、 2003、2005三年被评为县教育局“先进教育工作者”;2003、2005、2006年度考核被定为“优秀”;2005年,还被市政府授予“32111”绿色文明工程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被评为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008年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回顾走过的路,没有华灯下的浪波,也没有惊人的壮举,积极进取就不会碌碌无为,无私奉献才能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