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赴厦门市梧村小学学习体会
2008年5月8日,我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一种内心的冲动,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学习。此次挂职学习,我被安排在厦门梧村小学。非常感谢教育局的精心安排和学校领导的悉心培养,为我创造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我倍感珍惜。在梧村小学,我全身心地投入,争取让自己更多的学习梧村的先进经验,为兰铁一小的发展更好的出谋划策。
一、对梧村小学的整体印象。
1、优美的校园环境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给我的感觉梧村小学的设备设施齐全,教学环境优美,楼内设计很人性化,也很开放透明。独具匠心的绿化,得体醒目的标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被熏陶。
2、人本的办学理念
我对梧村小学黄校长的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刻。“有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需要等待”,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师本”理念。不仅如此,梧村小学也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德育与智育同行,成绩与能力并重,为学生的未来奠基。这样的理念我们从梧村小学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
3、和谐的师生氛围
在与各位副校长、教导主任进行认识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梧村小学班子和谐、教师和谐、师生和谐,环境优美。整个学校洋溢着积极奋进、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梧村精神。学校充斥着浓厚的文化根基,底蕴深厚,这与多年的人文奠基分不开。
4、科学的管理水平
梧村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种制度,并深入贯彻执行,而在另一方面又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精神,给教职工一个自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领导分工明确,校长抓全面工作,一位副校长抓德育,另一位副校长和三位主任都抓教学工作,一位主任是后勤保障,领导分工从年级段到跨学科,都比较明确。明确的分工,使得每位领导能够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避免了对他人的依赖性,同时也能彰显每位主任的才华和个性特长。三位教导主任还各带一个班的课,但各自的工作干的井井有条,各自分管的项目很明晰,基本没有交叉或推托。
二、我挂职时的学习方式。
这次挂职学习是局领导的良苦用心,也是我们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作为教导主任挂职学习在我们城关区还是第一次。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送行会上,张局长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要求。因此,我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珍惜机会,抓住机会,认真学习锻炼,切莫辜负了领导的期望。
挂职一个月,严格按照学校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有事请假打招呼。上班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并在不干扰、不添乱的前提下,随时注意与指导老师和有关科室沟通交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自觉参加挂职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一切行动服从组织安排,严格按照既定时间及内容开展工作,从未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尊重学校领导,团结周围同志,与梧村小学的领导、教师建立了深厚感情。
无论是阅读梧村小学的教育资料,还是与主任们了解他们的管理情况,我都随时注意用辨证的思维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管理和工作方法,以及从整体上对比我们兰铁一小和梧村小学在管理中的优点和劣势,差距和不足,坚持取人所长,弥补我们的不足。对自己的工作和兰铁一小的整体工作做深度思考,从中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寻求加快我们兰铁一小教育改革发展的良计妙策。
三、我的挂职学习收获。
1、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第一个吸引我的是梧村小学的周工作计划。(见附件1)
从梧村小学的周计划安排上可以看到,各项工作内容具体,计划富有系统性,都有专人负责,形成了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再加上健全规章制度的保驾护航,梧村小学的管理是比较到位的。
第二个吸引我的是梧村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安排。
六年级毕业考试考务由教导主任李娜萍安排,有考务安排表—--学生的准考证牌—---考场安排等环节。尤其在这张考务安排表(电子稿没有考上)上更体现了精细化管理。从考点主任、考务、监考教师,具体到打铃的人和具体的时间,考试前一天下午还要在班主任带领下让学生提前熟悉考场。安排的非常周密细致,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这就是精细化管理。
第三个吸引我的是依托“三长”、分层管理。
在梧村小学的管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三长”,即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校领导引以自豪:学校的各项发展都跟“三长”有关。年级组长对校长室和教导主任负责,教研组长对教导主任和科研室主任负责,备课组长则对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负责,但均隶属于教导处。其中年级组长主要负责学校的行政事务(包括本年级教师一周以内的调课、功课安排)和教师、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教研组长主要负责本年级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备课组长主要负责本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学研究(技能按学科独立成组),隶属于教研组。按照学校工作安排,“三长”们都会独立、自主地开展相应的活动。梧村小学本学期开展的历时两个月的“成长.求索教科节”从方案到开展整个过程都由教研组长全面负责,学科组群策群力,工作非常有序、富有成效。教研组长不仅要做好本学科的质量评估,还要抓好学科活动。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备课组长根据教研组长的安排在本年级内组织开展,当然这也是作为整个学科的活动之一。他们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切入口都很小,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样的“三长分层管理”在我们兰铁一小也实施,但“三长”效力的发挥上还比较欠缺,大型活动中缺乏我们“三长”这些中流砥柱的声音和行动,只是学校和教导管理层面的做法。
2、课题研究注重实效。
在梧村小学的 “成长.求索教科节”闭幕式上,一共交流了以下五个课题的阶段成果汇报。
(1)、<让孩子们有颗感恩的心〉
(2)、〈改变孩子拖拉不良行为习惯的结题报告〉
(3)、<行为规范教育初探与评价>
(4)、〈教师成长手册课题报告〉
(5)、<英语口语测评体系研究>
(6)、<电影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这几个课题都是学校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成果的课题。我感觉到他们对课题的研究热情比较高,课题内成员的分工明确。把一个总课题分解成几个子课题分配到教研组去研究,把课题的研究细化到教研组长和每位教师的身上,很有实效性,成果也比较明显。同时从课题研究方面也可以看到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梯队比较明确,思路比较清晰。特别是对骨干教师的积极性的调动和他们的专业成长关注比较好,确实倾注了学校的人力、物力和才力。从而让骨干教师确实在课改和教学等各方面脱颖而出,在全校起到了带动和辐射作用。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学校这部分中坚力量的不可或缺,并且从待遇和培训各方面应加以倾斜,让这些中流砥柱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风向标。这一块的工作做不好,全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也会寒了这部分渴望专业成长但又没有得到学校强有力的精神和物质支撑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缺乏了领头羊。
3、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活动是学生养成教育和促进成长的主要载体,梧村小学紧紧的抓住了这个载体,学生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吴副校长在介绍养成教育时强调,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时时抓、处处抓,既要通过老师教育,开展各种活动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又要通过学校不定期的检查评比来督促。她还说,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提出“低起点,小目标,分层推进,多渠道展开”的工作思路。并从实际出发向我们做了一一解释说明。比如:开展“弯弯腰”活动,让孩子们提高环保意识。通过系列化的活动,教育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多表扬,少批评。听后,使我受益匪浅。
梧村小学还能利用一切有意义的节日和事件开展定期开展学生活动。如“成长.求索教科节”中1----6年级的学生活动形式各异。富有年龄和年段特色。还有汶川大地震后,梧村小学第一时间制作了电子演示稿,在电子大屏幕上滚动播出汶川的灾情,使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地震的情况,进行爱国教育。于5月16日早上在全校进行了哀悼和募捐活动,活动很正式,师生共捐款10.8万元。庆六.一的活动由学校从各个年级挑选出的节目汇演,共十一个节目。教师的节目《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诗朗诵独具特色,学校艺术团的合唱非常棒。这次汇演还请来了共建单位、关工委、家长委员会等单位参加。还有全校学生的绘画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精细化组织的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的震撼是不可磨灭的,从他们的活动中看到了梧村校长的办学理念“生本”、“师本”,关注的是师生共同的发展。
4、学生评价多元化。
(1)、梧村小学的每次活动和三好学生、各种标兵等的评比都比较多,奖状的设计有学校特色,比较卡通化、有个性。
(2)、梧村小学很关注学生成果的积累,他们为学生汇编了《心情日记》、《幼苗集》、《小荷才露尖尖角》、《英语作品集》等。把学生好的作品集结成册。
(3)、学生英语口语评价。
小学英语口语测试系统,测试分三部分,共计20分。一是朗读短文(8分);二是交际回答(6分);三是看图说话(6分)。这个课题获得国家级课题一等奖。这样的学科评价体系做起来并不难,但反映梧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在这块做了大量工作,说明他们是带着思考和研究在实施英语教学,值得我们借鉴。
(4)、梧村小学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以等级+星级+描述性评语来呈现,记载在思明区学生素质报告单上。(见附件2)
梧村小学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观念,通过主体和内容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这样的学生评价有他积极的一面,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多元、内容多元,侧重学生的 自我发展,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可以尝试着再进一步完善。
5、教师评价人本化。
在梧村小学的一个月中,我们看到了有关教师评价的一些资料,但我们从校长和其他主任的言谈中更多的知道他们的评价是“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我对黄校长的办学理念非常欣赏,思路与我们朱校长的比较相似。他说:“如果我在这儿干了八年,我的老师们说在黄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我就满足了。但目前我也要等待我的老师。”他所说的意思我很理解。真的,有时我们老师的专业成长也需要等待,在教师的发展中也要用等待评价。黄校长还说“领导最难的事就是把自己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动”。评价教师的最终目的不是甄别谁是好教师,而是促进每一位教师将来都成为好教师,评价的过程也就是校长努力将“自己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动”的过程。制度的评价是一方面,但人文的关怀更是不可或缺。
在教师评价方面,值得借鉴的还有他们学校的一个课题,即《教师成长手册》。(见附件3)
梧村小学希望每一位教师通过成长手册,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祢补自身不足;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等多元渠道促进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教学成果的欣赏和领导同行的寄语满足自身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教师成长手册》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一年前我们兰铁一小朱校长提议研究制作的《兰铁一小教师成长电子手册》也在进一步的修订中,我们的成长手册里面包含的内容更丰富,既有动态的检查,也有教师个人的反思;既有教师个性化的设计,也有学校统一的要求;既有学校的综合评价,也有教师的自身展望。总之我们也想通过教师的成长手册对教师进行过程性的、综合性的、动态的评价,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对中层管理者的思考。
在与黄校长和梧村小学其他领导沟通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作为学校中层领导应摆好自己的位置,应具有以下几种意识:
1、要有“忠诚的意识”,应忠诚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忠诚于上级领导,忠诚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2、要有“主动的意识”,也就是说在校长没有想到,没有看到,作为主任应主动去做、去问;还要急学校所急,想校长所想,能与校长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上下相应,主动的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3、要有“沟通的意识”,平时注重和校长和教师和学生沟通。与校长沟通汇报自己想法、打算、工作思路。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师内心动态,存在问题;和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学习、思想方面的现状,以及通过学生了解教师;和家长沟通,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给班主任提供第一手材料。
4、要有“服务意识”,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工作繁忙;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也比较重,作为中层领导应主动搞好服务工作,及时了解班主任教育学生中的一些难题,帮助他们集中解决。做好老师们的后勤保障。
5、要有“敢作敢为,勇于承担的意识”。做的对就表扬,做错了就指出,不能稀里糊涂,怕得罪人。干工作要往前抢,不能拖拖拉拉,也不能缩手缩脚,不敢闯。要有敢作敢为,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四、我的后续学习。
匆匆地,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带着几分留恋,几分还未来得及细细咀嚼品味的收获回来了。但学习并没有终点,没有结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天天读书,终身以学习为友,事事讨论,一生以思索为伴”。在挂职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总之,这次厦门市挂职锻炼,既是我学习的过程,也是我回顾反思与整理的契机。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把梧村小学在教育管理及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有效的贯穿到我们兰铁一小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使我校的管理尽快驶入更加精细化的轨道。
最后,我以我们挂职学习的另一所小学---厦门市槟榔小学王志勤校长说过的一句话自勉:把简单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平凡。
学习永无止境,留心处处皆学问。
求索从不言苦,反思时时促成长。
2008年6月19日星期四 兰铁一小 赵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