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追求 ,所以幸福
——走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我是快乐的,因为校园爱的乐章时时在演奏;我是幸福的,因为课题研究的道路上,让我在追求中成熟,在追求中圆梦,在追求中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追求中品味幸福。
镜头一:编辑校本课程圆梦。
当编辑可以说是我一直的梦想。在书籍中,可以将自己的学识、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交流,同时可以使我们自己的学识也在不断地提高。而对于我来说,当编辑可不是第一次的事情。开始时校本课程童话教材编辑了两次,教育局阅读材料编辑了上下册,又多次参与了组刊和校刊的编辑工作。这次的编辑校本课程与以往有很多的不同:这次参与的同事多;学校投入的力量大;而校本课程的内容——爱的文化体系课题研究可以参考的资料很少,我对课题的理解还很肤浅——对于我来说是个新的挑战。尽管如此,我对自己说:我应该投入自己的精力,做好这个全新的课题。说实话,说容易,做到很难。从前年10月份,我的妈妈就查出是恶性脑瘤,说生命的周期是一年。我奔波在医院、学校之间。到了去年11月份中旬,做了脑瘤手术的妈妈在复查后发现又长了新的脑瘤肿块,并且非常严重,被医生下了告危通知单,面对这些,周六周日比上班还让人不能喘气,令我悲痛的是妈妈在元旦前去世了。元旦假期结束后,我没有休息一天,回到学校上班,此时学生们进入了期末复习,此时婆婆又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业,白日里我在学校上班,周六周日到医院去看护做手术的婆婆,偶尔还要在医院值一次夜班。现在放假了,我也想休养一下,管一管扔了快一年的儿子;给丈夫多做几顿可口的饭菜;到年关了,知道婆婆做不了洗洗涮涮的家务,自己多做一些,对待公婆上不能交一张白卷;多回几次家,看看自己的父亲……
现在,领导将更重要的工作交到了我手,说明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是对我毅力的又一次考验。面对着这一切,我知道自己的肩膀虽然单薄,也能够继续承担重担。
我投入了学习中,将在学校借的书认真的阅读,将在北京拷来的期刊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教育学、心理学里对关键词的定义进行查找,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对爱的四个维度的阐述。把读书看报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因为我深切体会到,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只有登上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只有技艺高超,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投入了思考中,如何有步骤的进行工作,才可以使自己做的更好;投入在校本课程的编写中,什么模式,什么形式,常常去书店看儿童读物的版面设计……在编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提醒自己,你的读者是学生,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要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理解到这就是爱,在无言中指导他们传递爱,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变得可爱。
难忘的是腊月二十八那天,我们这组的人员聚到学校,进行最后的整体编排,那天,虽然天冷,我们的心情是愉悦地,要完工了嘛!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决定中午不回家了,此时,出院不久的婆婆打来热线电话,说饭做好了,回家吃,吃完了再工作。此时,我能想什么?我没有给老人做饭,却要老人为我做饭,而我却没有时间去吃,实际上老人多么希望我能去,而时间紧,我们这组聚在一起又多么的不容易!饭没有吃到嘴,心是热的!!
正月十二,崔主任的电话打到我家,开始了第二本书的编辑工作。本来我计划的很好,除了自己的工作做好以外,十四晚上熬夜再帮任校长他们组把上次的书排版完,在十五元宵节这天在家可以好好表现自己,多做些家务。但是十五这天早晨打开电脑一看,我傻眼了,昨晚编辑好的肖艳舫老师的文件打不开,现在,原稿都没有,怎么办?时间在一分一分的过去了,无论如何我也完不成了,下午两点还要交任务,我打通了婆婆热线,首先歉意自己不能去干家务了,开通的婆婆立刻回话,“没有什么,不用着急,把工作先做好,在十二点吃饭来就可以了!”带着家人的关爱,带着同事的信任,我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地敲打,鼠标不时地发出声响。午饭前,终于告一段落。下午到了学校,先交了自己的作业,又帮着干活动篇,随即,一阵一阵密集的鞭炮声告诉我,十五晚上的包饺子我又帮不上忙了。元宵节这天,我属于电脑,我属于校本课程,我因为在参加课题研究而让自己过得有意义,抬头看看夜空,我感觉元宵节的月亮格外的圆,出奇的亮。我为自己的青春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编辑校本课程,可不是一次完成。在初稿完成之后,坐在电脑前,一次次的版面设计,一次次地校对,一次次地排版,一次次地装订。在一年里,我还汇编了第一期、第二期《读书报告会》,《编辑部的故事》,《爱心娃娃报》等等。在编辑过程中,往往忘了时间,忘了第二天还要上班,忘了对儿子的承诺。常常是到卧室睡觉时把熟睡的丈夫吓醒,轻轻地向他说歉意的话。
我说,我虽然劳累,但是我是幸福的:因为在我的周围,有体谅我的家人,虽然我做的很不够,家里老人知道,年轻人工作应该是第一位的,默默地做好可口的饭菜等我去吃;丈夫、儿子知道我其实很累,无声地帮我做好家务,搞好家庭后勤工作,免除我的后顾之忧;我虽然劳累,但是我是幸福的:因为在我的工作中,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扶协。我在劳累中追求,在学习中提高,在编辑中圆梦。
直到现在,作为班主任的我在给学生上校本课程 《关心篇》的时候对其文字内容的选择,图片的处理,阳阳行动的设计也是课前修改,课后与同事交流,力求校本课程越来越完善。校本课程,让我着魔。
镜头二:备战读书报告并肩。
在去年4月30日第二届读书报告会前夕,由于责任组主发言人孟玉玲老师的稿子迟迟定不下来,我们作为补充发言人的着力点也没有办法敲定。于是再次请彭教授听孟老师的立脚点,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有了新的思路,新的立脚点。眼看读书报告会在即,于是我们商定帮助孟老师准备发言材料。当时已经晚上七点半钟了,由于大家没有时间去外面吃,就有我和毕玉娟老师去买来了一些填饱肚子的东西——面包和矿泉水。大家一边吃一边查阅书籍,查阅有一尺厚的从北京图书馆拷贝来的资料,真的希望自己多一双眼睛,多一双手。在这里,我们因为找到着力点而欣喜,因为一个词语运用的恰当而兴奋,不知不觉中忙到夜间十一点半。初稿完成,大家松了一口气。回到家中,虽然劳累,但是兴奋使我不能入睡,在电脑前小坐,工作干完了,踏实得入睡。
第二天,继续帮孟老师改稿,帮忙做课件。看着她的底气越来越足,我也是有收获的。在合作中,我懂得了读书报告会的编写思路,读书要找准自己的切入点,要提炼作者的观点,要有自己见解和思考;感觉到和我自己一样,对工作执着的同事;我品尝着姐妹间的亲情;我体会到了爱的快乐,爱的幸福。
镜头三:书写学习随笔用心。
读书,因心中的志趣而播种;读书,因静静地滋养而生根;读书,因毅力的耕耘而开花;读书,因感悟的积累而结果。
自参加工作以来,自己读书范围有限,只是读一些教学设计,班主任,辅导员一类的书籍。自从学校开题报告后,感觉到自己见识的浅薄,教育名家的书读的寥寥无几,也感觉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行为、理论的缺乏。开始步入有选择的读名家的著作,也通过网络看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中学习更有价值的东西。如《给教师的建议》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着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困难向我低头。如《平凡的世界》。使我深刻地懂得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的道理。又如《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这一本本经典之作呈现于我眼前,就犹如与大师对话、向专家请教。……读书之后,不仅与同事进行交流,还将一些名家的观点,自己的看法写下来加厚自己的知识底蕴,不断地寻找书籍中和自己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活跃学生思维,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学生的科学管理。
书籍在学校没有时间读,我告别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告别了与家人一起上街购物,晚上常常是丈夫催我关灯,书明天可以再看,身体累垮了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也会影响你继续看书。看着我对书籍的痴迷,丈夫笑谈说我是书籍的奴隶,儿子在我的影响下也渐渐地拿起书来读。
看着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越来越懂得相处的快乐;看着自己越来越厚的笔记本,看着自己博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点击率越来越高,我的底气越来越足。如果说,爱使我变得可爱,那么书籍使我变得美丽。我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我因为自信而幸福。
罗曼.罗兰说得好,一个人幸福与否,决不依据获得了或失去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幸福是伴着汗水和泪水的。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有追求是人类永恒的目标。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自己首先懂得幸福的真正意义,做一个懂得如何去追求梦想、去创造幸福生活的人。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有迷茫,有困惑,有幼稚,也有收获,在这一年里,虽然我会觉得自己辛苦,但是我体会到劳累的价值,收获着人生的灿烂,品味追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