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找到自己的“痛”开始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的思考与实践(二)
不久前,我校举行了一次教师心理沙龙活动,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老师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上课爱接话茬(不正当内容),引起其他学生起哄、发笑甚至大笑;学生课下对老师态度特好,但上课不听讲,经常把“我错了”挂在嘴边,但实际行动没有任何改变;不知如何处理上课玩手机、mp3等贵重物品的学生;在和家长的沟通交谈中,有的家长过分自大,认为自己比教师更有经验,并干扰班级建设……
以上这些问题,就是老师们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全校征求解决办法,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不仅可以让老师们资源共享,还让有同样“痛”的教师从中提炼、概括和转化成共同研究的项目,形成团队,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以期解决自身的“痛”。
这种项目研究着眼于推动长期困扰教职工和学校的矛盾与问题的解决,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能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校提出了项目研究的原则:开展项目研究要以行动研究为主,从问题出发,紧密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困惑为导向;项目的选题一定要从自己最“痛”之处切入,尽量不要研究别人的“痛”,不要让研究成为负担;要让学生了解你的项目,并参加项目研究;要选择能够改变的项目,选择能够在一年内见效的项目。
为使教师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学校还进一步提出了项目研究的方法:一是“头脑风暴法”;二是“鱼骨图法”。
确定项目后,项目组(也可邀请其他人参加)要用“头脑风暴法”对自己的“痛”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操作步骤是:清楚地阐述问题或要讨论的话题,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要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一直到没有新观点为止;将所陈述的每个观点记录下来,讨论结束前不对任何观点进行评论;将所有观点列出后,为了准确,请小组成员进行核对分类;由小组依次评论每个观点,可将它们的意义延伸,将其中一些观点综合或取消;最后可将观点分组,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标题下,并作为优先考虑的重要方面。
找出问题后,对问题进行投票排序,确定排名靠前的20%的问题,这就是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经验,通过对排名靠前的20%问题的研究,能解决80%的问题。
在确定问题后,再利用鱼骨图对每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问题是鱼头,鱼骨、鱼刺是原因。步骤是:从多个方面寻找潜在的根本原因,可以从教职工、设备设施、学生、方法机制、环境等方面入手;针对原因,寻找解决措施(有些是我们能做的,有些可能是我们不能做的,我们要做我们能够做的);然后,针对确定的措施做好研究计划,逐步解决问题。
这样,研究和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研究工作就具有了针对性,而不再是一种负担,使得教师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培训、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