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教研员标兵——虞明霞
个人简介:2004年7月走上教研员岗位,现为岱山县社会、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舟山市继续教育讲师团成员,市政治六届理事会理事。在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加强新课程培训,把握课改方向,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以“课”代“培”,以“课”促“研”工程;加强教学研究,促进学科教研向课题化、专题化方向发展;坚持走“教研训一体化”之路,探索教研新模式。主持、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多项,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发表。在省、市级新课程培训中作过主题讲座,承担县级培训、讲座二十余次。思想品德优质课获得过市一等奖、省二等奖。被岱山县教育局评为岱山县课改积极分子;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参加舟山市教研员论坛获得二等奖。历年来,岱山县社会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近年来,成长起一批学科领头人。
岱山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虞明霞
对教研员角色的思考与实践
在我走上教研员岗位之前,我心目中的教研员是挺“厉害”的角色,手下管理着一批教师,时不时地下去检查工作,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还有“专家”、“权威”的美誉,受人尊敬,挺不错的。但自从我真正到了这个岗位,与教研员工作“零距离”接触以后,以前的感觉早就烟销云散了,有的只是整天忙忙碌碌的体验。教研员到底该忙些什么?该怎样做才能更出色?我思考着、实践着。
一、从指挥者转变为合作参与者。
在推行“校本教研”的背景下,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教育自身、教师教学自身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那么,教研员不再是指挥者,教研员只有参与一线教师的问题的研究,才会从教师那里受到启发,受到生动的教育,才能使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我尝试着改变教研方式,采用参与式、合作式、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了系列的专题教研活动。我积极参与各教研组的重大活动,积极以合作者身份参与重要课题研究。在张志华老师主持的舟山市规划课题《初中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效应研究》的研究中,我为该课题研究主成员。该课题于2003、12结题,2004、5获市第二届科研成果二等奖。参与曹海芬老师主持的舟山市规划课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该课题于2006、6结题。参与张位龙老师主持的舟山市招标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教研训一体化背景下教研员引领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两课题的研究。参与张位龙老师主持的浙江省教研课题《新课标下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主题式探究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我承担该课题方案、结题报告撰写工作。该课题于2008、3结题。
二、从检查者转变为研究引领者。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要求我们把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为此,我认为教研员应该在专业研究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研究的问题应尽量满足教师的需要,由原来的“居高临下”的检查者转变为教师身边的“研究员”、“引领者”。
在教学研究方面,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探索综合性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以“主题探究活动”为载体,带领第一届上新教材的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模式的建构进行探索。同时,对研究性学习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整合问题进行研究,明确提出了社会学科“研究型”课堂“设问导学——自主研究——合作讨论——整合内化”的教学模式。
2、改变作业设计与试卷编制。在实践中,发现作业领域中缺乏思维参与的机械作业多、缺乏自主选择的硬性作业多、缺乏生活融入的封闭作业多。为改变传统作业的不足,我提倡作业设计形式上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生动多元化的教学呼唤开放的新试题与之相适应,为此我在全县初三任课教师中开展优秀命题评比活动,对新课标下历史与社会试题的模式、试题的内容进行研究,力求“依标命题”,命制出体现生动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的新试题,从而让“依标命题”来影响与引领“依标施教”。
3、建构了新的课堂评价标准。
在服务引领方面,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搭建课例研究平台,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有教学热情、有合作学习的愿望,但缺少专业知识的支撑。面对这样的教师群体,我构建了一个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操作系统,引领教师聚焦课堂、聚焦问题,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完善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智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积极承办省市优质课评比、研讨活动,为全县教师参与观摩学习搭建平台。承办舟山市2005年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浙江省2008初中思想品德“携手行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2004年10月,成功承办浙江省第四届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了承办好这些大型活动,我们力求把筹备工作做到细致、周全,提高承办的质量、水平。
3、做好初三复习迎考的服务工作。根据社会、思想品德学科迎热命题的特点,我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热点专题复习研讨会,自己选讲重要热点,提供典型例题,受到初三教师欢迎。在每年的3—4月,经常用双休日,晚上时间完成中考适应性练习的编写工作,供各校参考。三度下校,与教师共同研讨提高复习实效的策略。历年来,岱山县社会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
4、课题引领。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科研必须“回归本原”,指向实践——学校、课堂、教师与学生,搞一些基于实践的课题研究。本人主持多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2004.3主持的《“角色扮演法”在初二社会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获舟山市第三届小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2005.6主持的舟山市规划课题《主题式探究活动在初中社会思政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结题;2007. 1主持的《主题式探究活动在初中社会思政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获舟山市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8. 1主持的《初中社会课例跟进式联片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被省教科院立为2008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通过中期评估;2008.3主持的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教研训一体化背景下教研员引领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的子课题《以课例为载体,引领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结题。课题研究帮助我们构建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题引领,促进了一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坚持走“教研训一体化”之路,探索教研新模式。
1、校本教研由点到面积极开展
2005年12月19日在高亭初中成功举行全县校本教研研讨活动。该次活动由高亭初中社会教研组围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个主题,以“一课二上”形式为活动载体开展,体现“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为全县校本教研活动在初中开展搭建了一个平台。
2、联片教研进行探索
在追求教育均衡的背景下,我们寻找一种新的协作机制,实现区域内各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助发展,共同提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对新的教研方式——联片教研进行了探索,在社会教研活动中,对“联片教研”的运作模式作了实践探索。
3、积极打造社会学科优秀团队
我努力运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服务、指导于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展开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感受到学习型教研组的魅力。高亭初中社会组被评为2004年度县级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2005年度市级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2008年度县级优秀团队。
四、甘为人梯,指导有效。
指导年轻教师成绩显著。2004年9月,王飞老师《保护身边的文明》一课获得舟山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0月,在浙江省第四届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作展示,得到专家和听课教师的好评。2007年9月,陈艳老师《话说大运河》一课获舟山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1月,在浙江省社会优质课评比中,《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课获得省一等奖。另有戴玲玲、曹海芬、张岱娜获得思想品德优质课市一等奖,张岱娜《男生女生》一课作省级展示。几年来,为打造一支具有“年轻化、高素质”特点的社会教师队伍而努力着,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学科带头教师4人, 县教坛新秀3人。岱山实验学校陈艳老师被评为第一届市级课改积极分子,高亭初中曹海芬老师被推荐为省级课改积极分子。
五、不断充电,提升自身服务素质。
今天教研员所要面对的“蜕变”不只是新课程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拥有追求卓越的品质,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此,我觉得教研员需要不断学习、充电来提升自身的服务素质。读书是一名教研员专业引领的内源性需求,我在空余时间阅读教学书籍、各种新课程资料,撰写教学论文。多篇论文获奖:2002.8《社会习题设计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一文获舟山市初中社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于2002.11获省三等奖;2004.7《角色扮演——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一文获舟山市初中社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12《初一心理品质课中开展多元活动的探索》获省级三等奖;2004.12《开辟勇者之路》案例获省级三等奖;2005.7《新课标下历史与社会作业设计例谈》一文获舟山市初中社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5.12《有效合作 快乐学习》一文获浙江省2005年初中社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7.7《生动性 开放性 创新性——历史与社会依标命题的实践与思考》一文获舟山市初中社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8.7《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业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一文获舟山市初中社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8.7《生活德育:让课堂润泽生命》一文获市二等奖。还有几篇论文发表:《创设多元活动,培养良好个性》发表于《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4、8);《扫描新课堂,感悟新理念》发表于《教学月刊》(2005、3);《树人本思想,创特色活动》发表于《教学月刊》(2005、6);《县乡两级换届选举,选民直选当家人(热点精析) 》发表于历史与社会《考试指南报》报上(2005、11、26);《搭建课例研究平台,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发表于《舟山教育》(2007、12);《联片教研,携手共进》刊登于《岱山教育》(2008、5 );参与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教材《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编写工作。参加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一课获得市级一等奖(2002.12);《诚实守信》一课获得省级二等奖(2003.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