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孔繁刚《教师的价值存在于学生心目中》的报告有感
2008年12月10日,在五指山海南农垦实验中学海南省第四届历史课堂教学比赛的最后一天,来自上海的历史特级教师孔繁刚老师做了题为《教师的价值存在于学生心目中》的报告,并对本次比赛的部分课进行了具有独到见解的点评,为我们海南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很有价值的十分生动的一课。
孔老师是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是全国历史教育的专家,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历史教育的第一线,用他毕生的精力致力于通过历史学科的特殊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塑造“人”。从他已获得的成就、名誉乃至口碑来看,他是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是一个成功的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呢?孔老师的许多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和借鉴。
听完孔老师的报告,我感到有许多地方能引起共鸣且感触很深:
一是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的历史课。
关于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孔老师的观点是“一堂好课”要有历史、有思考、有情感。也就是说教师在一节课里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教授见解、传授精神、体现品性、充满情感。“历史是一门‘人’的学科、人不仅要有骨骼和血肉,更要有灵魂和精神。历史正是一门培养人的灵魂和精神的人文学科,激励人们去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育是塑造人的途径,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历史知识的特殊性塑造合格的人、优秀的人。而历史教师首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丰富情感和高尚的人品,然后要像“雕塑师”那样,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品性来精雕细琢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而不是机械地复制那些呆板的、缺乏神采的冷冰冰的石头。我们不能想像,一个对历史都不热爱、对生活麻木不仁、对学生的成长漠不关心的人能当好合格的教师能上好历史课;也不能想像,那种连自己都无法从历史中获得思想、受到感动的老师能用自己的课去感染学生、去培育祖国的接班人。
反思我们目前的教学,要么是照本宣科,课堂毫无生气;要么陷入所谓“新课程”的误区——一味地表演、做秀,使整堂课流于形式;要么打着中考、高考的旗号依旧搞题海战术……真正谈得上“有历史、有思考、有情感”、有实效的好课太少了。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通过孔老师的教诲深刻地反省自己,以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来鞭策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是“真实的历史”才具有魅力。
什么是真实的历史?实际上从古至今绝对“真实”绝对客观的历史不多。太史公能以受“宫刑”的代价还历史一个公正和客观,终成一家之言而万古流芳,才让我们后人能通过他的《史记》比较客观地了解祖先们的那段真实的历史,这固然很值得称颂。但实际上历代史官以及所谓的历史总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是凝固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政治”,因此,孔老师说到:“历史要跟着政治走,‘跟’不等于‘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故要处理好历史与政治的关系”。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所教授给学生的历史知识不可能是“第一手的历史”,也许我们自身所具备的很多知识都不是“第一手的”,有的甚者是“第二手”、“第三手”……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且如何还历史一个客观与真实呢?
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学历史教师本身有必要通过努力钻研本专业,努力去接近真实的历史,因为真实的历史才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中最为大家推崇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很多我们无法亲历的历史,必须通过阅读大量的史料、真实的史料、“第一手”的史料或最接近“第一手”的史料来感知和积累。孔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他在讲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农民带来困难时,就引用了当时留在列宁笔记本上农民诉苦的话:“余粮收集得像扫帚扫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我们那里发生过拿手枪顶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迫,人们很气愤”;“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因此他“相信真实的历史本身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诱惑。”
然而,有些历史我们可以亲历,因为当“现实”沉淀为“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亲历了真实的历史。因此,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关注现实,关注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的现实。例如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我们带领学生学习1929年经济大危机、学习罗斯福新政、学习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学习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内容的同时,能把历史知识与目前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就能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就能让学生和我们自己亲身感受到“真实的历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诚然,由于职业的区别和能力差异,不是所有历史教师都能成为历史专家或教育专家,所以有些东西还是要交给专家们了,而大部分历史老师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又博又专的人,一个不违背主流意识的人,一个能将最具魅力的历史交给学生的人。
三是“教师的价值存在于学生的心目中”。
这既是孔老师作报告的主题,也是他从教40多年来最宝贵的经验和最大的慰籍,还成为了最能引起老师们与之产生共鸣的经典。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教师的评价,而其实最有价值和分量的评价应该来自于学生。我们是不是合格的历史老师,是不是优秀的历史老师,学生心中自有一杆秤。孔老师谈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最近我去大学给历史系学生讲课或去外地给骨干教师培训班授课,我身边都揣着一封信,这是去年高三(4)班学生毕业时赠给我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信上写道:‘敬爱的孔老师:说来不怕您笑话,我们每周都伸长脖子等着历史课的到来,有历史课那天像过节一样。因为历史课是一段可以畅叙的好时光。您或许会奇怪:只您一人在课上说话,何以我们畅叙呢?道理很简单,您直言我们心中所想,您和我们之间没有代沟,足见您多么年轻!年轻是很美好的,因为年轻人有激情,您说过历史不能没有跌宕起伏的激情,历史不是纯粹的理性。所以我们试着去理解我们的父辈,去体会他们年轻时的那段特殊的时光所召唤起的激情以及冲动。原来以为可笑或不可理喻的行为举动这下也有了说服自己承认、尊重的理由。您机智的话语为我们打开了时间的大门,而您有时的幽默调侃又常常发人深省,我们切切感受到的是一颗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苦心。衷心地希望孔老师永远年轻,永远洒脱!’”
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当老师一辈子能获此评价足矣!
纵然我们不能成为第二个孔繁刚,但我们可以学习孔老师,并向他那样爱历史教育、爱生活、爱学生,教授学生以智慧、精神、品性、情感和文化,成为学生喜爱的历史教师,从而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