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的“三尺”情怀

作者:蓝天 来源:新思考 点击:1976

三尺讲台是教师常驻的工作空间。传统的教育把三尺讲台看做教师的神圣地带,社会的文明、学科知识也都是通过三尺讲台传递给学生。

现代社会需要有序的更新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东西,“三尺”也在发生着变化。商业上的“三尺”早已被超市中的买和卖中的相互融合、相互交流所替代。教师的“三尺”也在渐渐地进化为更加广阔的领域。仅在三尺讲台上从教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间,讲台外还有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

教师的情怀也是能从三尺谈起的。比如说教师的委屈,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学生,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家长常常会将他一个孩子的问题辐射到一群孩子的身上。这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冲突,尤其是家长与教师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教师始终是处于弱势的群体,家长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上访告状,教师却不能。我深深的感到教师的胸怀是由委屈撑起的。

把委屈看成是忍让就是一种境界。人与人的忍让也有“三尺”距离的说法。清朝大学士张英在桐城的相府与姓吴的邻居之间有一空地,吴家修房砌墙越过了中界,张的家人写信报告,本来想请在朝廷做大官的张英出来制止。谁知,张英批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深感愧疚,立让“三尺”;吴家被张家之举所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安徽桐城的“六尺巷”由此得名,成为千古佳话。

教师的三尺情怀有着极其深刻的寓意,教师经常对自己是很谦虚的,说自己是“三尺书生,一介微命”。但对学生往往是居高临下,站在教室里自己就是皇帝,自己就是至尊,真有点“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感觉。教室里稍微有点什么问题,就要“掘地三尺”查个水落石出。当然,教师并非都是掘地者。

教师的情怀不能局限于“三尺”的真实空间,在狭小的教室里也有无限思维和思想空间的存在。局促于三尺,是画地为牢,是心理短浅。教师的胸怀应是博大、宽容、大度的。是为空间有度,而心灵无限。

 

更新:2009-01-02 06:30:3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