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谈谈“教育创新需要创新型教师”
所谓创新型的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教育观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教学艺术等方面真正做到创新。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创新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广大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考试方法僵死,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指到哪里,教师就教到哪里,学生就埋头学到哪里。真可谓是教的尽心,学的认真,结果教师变成了课本与学生的机器。教师为能多考取几个学生拼命地教,学生为能考取理想的学校而拼命地学,这样,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读死书,死读书,大学文凭一定会拿到,也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能有多少发明创造呢?现在还有不少的教师口头上是创新教育,课堂上是应试教育;创新教育讨论、学习得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却也是扎扎实实。所以要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挖掘教师的创新潜能,使教师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投身于创新的教育。
创新型教师应形成以下四个基本的信念:
(1)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型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3)坚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当然,这里所讲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
(4)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要创新
列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的真正方向是教师决定的,教师在培育高素质跨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这一职业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尊重,这将意味着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会更高,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健全完美的人格,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丰富的学识和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要规范自己的每一个言行,并以此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学生。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并且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三、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创新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通过教学向学生传递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应具有层次性、联系性和动态调节性的特点。层次性是指教师知识应有核心层次、次要层次以及外围层次;联系性是指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动态调节性是指知识结构随着知识增加、经验丰富而变动,不断趋向合理。创新型的教师应该把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深刻的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于一身,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四、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创新
很多具有高创新素质的科学家在描述他们的老师时,认为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的老师具有以下特点: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独立自主;言传身教;热情,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给学生提出恰当的奋斗目标;精于个别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等。为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是以身示范,成为充满自信的创造者,不怕风险的创新者,永不止步的追求者,坚毅顽强的探索者,在实现教学艺术创新方面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超前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强化自己的导演地位和学生的演员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不断研究,做到因地、因时、因事而异,实现教育手段科学化、现代化。要人人创新、天天创新、堂堂创新,让学生每天感受到一个新的老师。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艺术家,而不只是文化知识的传输带,教师只有把自己的创新教学艺术变成强大的教育磁场,牢牢地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时,知识才会变成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去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