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底层崛起
——教师的两次成长
通过对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结论有三条:
一、 优秀教师有两次成长,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二、 教师成长的瓶颈在第二次成长,只有20%的优秀教师完成第二次成长。
三、 第二次成长的方式与途径与第一次有很大的不同。
成为教师,一般都有第一次成长,过程一般为8-10年。这个过程从怕到不怕,从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从不会教书到会教书。然后进入一个高原期,3-5年不等。高原期前期是停滞期,后期是波动期。然后再走向第二次成长。如前所述,不是每个教师都有高原期和第二次成长。但如果是教师里的卓越人才,就必然走过高原期和第二次成长。
进入高原期的标志:
1、 工作中再也感觉不到成长,只是每天感觉到做重复的事情。
2、 工作成绩能保持到中等状态,差不到哪里去,但也好不了多少。
3、 开始感觉从同伴那里学不到新的东西,原来顶佩服的同事变得不大佩服。
4、 工作的热情明显下降,慢慢开始失去展示自己的欲望。
5、 开始关心教学理论,或者发觉某一个教学理论走不通。
进入第二次成长的标志:
1、 整个人的状态极想改变,也开始改变。
2、 内在的思维方式出现变化:立场往高走,态度往积极的方向走。
3、 人的精神面貌变化,不知疲倦,兴致勃勃,越活越年轻。
4、 以前从来都不关注的东西,突然发现原来很重要。
5、 生活、工作的圈子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从县到省,到国,交际圈扩大。
6、 对教育、对人生的想法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
7、 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了热情,或狂热追随某一种理论。
8、 开始注重收集资料,开始珍惜自己的资料。
9、 本人开始有明显被人尊重的感觉。
10、 开始客观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短处。
11、 开始对教材的编写有兴趣,有强烈的改动教材的冲动。
12、 感觉到工作很有成就感,一天忙到晚,疲劳都被成就感所抵消。
13、 开始对许多事物质疑,开始建立全局性的视角,开始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
14、 开始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并与同伴区别开来。
两次成长的区别:
一、第一次成长靠经验积累,第二次成长靠理论反思。
二、第一次成长靠同伴支持,第二次成长靠专家指导。
三、第一次成长是不需要理由,第二次成长的理由往往有一个转折点:挫折,或是念学位。
第二次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一、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
二、勤奋刻苦是每一位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
三、读书是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
TOMMY整理,于2008年12月11日晚。
美文转自历史教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