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最具思想力和行动力局长,为什么是他们?

作者:记者 梁颖宁 来源:中国教师报 点击:3936

一个教育局长不能决定教育的昨天,但是可以决定教育的今天,影响教育的明天。

日前的第四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有这样一批热心教育、心怀改革的教育局长,被推选为“2014年度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动力局长”。下面五位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局长

汤勇,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曾应华,贵州省思南县教育局局长

方华,江西省宜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王瑞,陕西省户县教育局副局长

五位局长,经历不同、性情不同,相同的是对教育朴素的情怀和改变教育的执着。

最具思想力和行动力局长,为什么是他们?来看看本报记者推出的人物素描。


 

李琮:用信任推动改革


 


 

“教育不是仅抓硬件、抓投入就能够搞好的,还需要从软件入手,抓内涵发展。”衣着朴素、话语质朴,有着十几年一线教学经历的李琮是一个“明白局长”。


在李琮的努力下,2012年乌兰察布市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启动了事关教育发展的“三项改革”,即校长队伍建设改革、教师队伍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乌兰察布市教育局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动别人的奶酪很容易,但是动自己的奶酪很难。谈改革,如果校长和教师这两支队伍不改变,其他一切都免谈。”这项改革在3年后的今天看来,效果已显现,一大批懂教育、有能力、会钻研的校长、教师脱颖而出。


这些人,也正是“三项改革”之一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推动者和实施者。

在李琮看来,课堂教学改革是“三项改革”的根本,而改变校长和教师就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保障,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曾担任过多年高中化学教师的李琮,了解课堂之于教育的重要性。


“可能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听课经历,教师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时代变了,课堂必须改变,只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重振乌兰察布市教育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希望。”李琮不止一次这样说。


为何提“重振”,因为李琮非常清醒地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长们的教育选择面越来越大。他不止一次“敲打”旗县的教育局长:“学生成绩不高,课堂如此死板,教育会好吗?办教育学生都走了,你给谁办呢?”


抓住了课堂,才是抓住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才是抓住了学生、教师长远发展的要害。“局长、校长,要随时随地讲课改。”这种迫切心情也“传染”了很多地方,一场区域范围内的课堂教学改革在乌兰察布市稳稳地展开。


尽管在顶层设计上高度重视课改,但与其他地方特别强调的行政推动不同,性格温和的李琮并不是用“命令”和“权力”来推行这项改革。如同校长、教师队伍改革一样,李琮更看重的是如何用改革点燃人的热情,焕发人的活力。


“不管什么模式、什么方法,只要以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回归教育本质,就是值得提倡的好办法。”李琮说,“我要做的,就是信任、放手、撑腰”。这就是李琮给自己的定位,事不必躬亲,“放手”也是领导力。


而在李琮的信任、放手、撑腰之下,乌兰察布市这片草原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汤勇:做朴素的书生局长


 

□本报记者 黄浩


 

初识汤勇,是在第四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其中一个环节,他要上台同大家分享区域教育的发展。


高大挺拔、有着北方人的粗犷与豪气的他,在台上一经亮相,颇有岳峙渊渟的气势。


峰会只给他10分钟的交流时间,但他足足准备了90页的演示文稿。而早在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他生怕演讲时出纰漏,一再要求工作人员进行设备调试,并在台上试讲。没有观众的舞台上,他一个人,口中念念有词,那股认真劲,有些“憨态可掬”。


听完他最后用带着川音并拔高的语调对会场所有人发出“我在阆中等您”的邀请后,记者请他录制一段视频,谈谈参会感受。


汤勇欣然应允。来到一处较为安静的地方,没曾想刚打开摄像机,他便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足足说了三分多钟,逻辑清晰,文辞清雅。


从汤勇饱含温度的报告与倚马可待的现场反馈,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有水平、有激情、有内涵的教育局长。随后记者了解到,这位49岁的教育局长,迄今已经出版了8部教育专著,被人称为“书生局长”。


汤勇是出了名的爱思考、爱读书、爱写作。“别的局长可以不读书,但教育局长不能不读书。教育局长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专业的提升,还是为了引领校长和教师的成长。”质朴的话语里面,透露出他对读书的痴迷与钟情。


汤勇爱读书,更爱教育,并凝结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教育情怀。曾经有机会高升的他,为了留守在教育这片园地,愣是自己将那条路给掐断了。“我觉得选对了方向,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其他,而在于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他说。


汤勇将自己的情怀与思索,在阆中市的教育天地里实践着,多年来,始终坚持“做朴素而幸福的教育”。在汤勇看来,“朴素”是践行的一种理念,“幸福”是追寻的一种目标。做朴素的教育就是守住两个“子”: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擦亮每一个日子。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怀所驱动,阆中的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峰会当天汤勇演讲的题目,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抱守朴素”。


“一个人也许吃遍大江南北,难以忘怀的还是小时候父母做的饭菜味道;一个人也许穿尽各种名牌服装,感觉舒适温馨的还是过去父母为我们缝制的棉衣布鞋……做教育,也应该体现质朴、本色、宁静,不浮夸、不浮华、不浮躁。做教育如此,做人亦如此!”汤勇解释说。


曾应华:少歇气,多做事


 

□本报记者 郭瑞


 

沙龙结束,曾应华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的贵州教育人微信群中说:“懵了,本来想说‘推进慢’,说成了‘走不远’。”


随后,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小时候学校搞没搞课改,区别大啊。”


不善言辞的曾应华,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冷幽默”。


不要以为,这就是全部的曾应华。


表面看上去并不大会说会道的曾应华是思南县作家协会会员,他为思南县《“四环一体·全人课堂”操作攻略》一书所作的序中,字里行间透着这个中年男人细腻的情感。如果没有见过他本人,很难把缜密的思维品质和清新的文字风格与他腋下夹着小包走起路来大步流星的样子联系起来。


这是曾应华的招牌动作,与早期任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经历有关,雷厉风行,也有派头。


平日里,曾应华话也不多,但是每每说出的话都很经典、有力量。“我喝酒一口干,不代表酒量大!我不爱笑,不代表不爱我的学生和教师!我从乡镇党委书记位置换到教育局长岗位,不代表我不敢搞课改!”


思南县是闻名贵州的教育大县,但是高考升学率的背后,隐藏着“红色高考”下的巨大牺牲,教学质量与教育生态严重脱节。这是曾应华最大的心事。


“从课堂着手改革!”教师出身的曾应华深谙教育的症结在哪里。他走访校长、走访村居、走访学生,山山水水间留下了他的身影。


曾应华亲眼见到学生做不完的习题,教师加不完的班。与其他职业同龄的从业者相比,教师的皱纹爬得更早,头发白得更快。曾应华深深自责:“原来高分数的代价如此惊人、如此痛心!”


“不把师生当人看,这还是教育吗?”曾应华运筹帷幄,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倡导“全人课堂”。他说:“学校为全体学生服务,课堂为全体师生开设,全人(党政、家庭、社会)为教育助力。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相信人,解放人,利用人,发展人’,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合一’的人。”


在思南县教育局课改办李文学的一篇文章里,记者读出了思南教育人眼中的曾应华的形象。课改启动后,曾应华无时无刻不牵挂课改;许多创新实践是他提出来的;他每天到办公室批阅的第一份文件一定是与课改相关的。


课改一年多,思南县迎来了中考的检验,课改实验校喜报频传,非初三学生的成绩也在整体提升,而思南教育收获的不仅是“绿色成绩”,还有学生体育、美育、德育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一份思南县人大近期交出的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显示,全县94.6%的学生喜欢现在课改的课堂。曾应华在峰会的演讲中呐喊:“我们还回得去吗?!”


“少歇气,多做事!”这是曾应华主抓课改的动力,也是他的人生追求。而曾应华带领全县教育人做的事,决定着思南县这片土地未来的民生生态。


这才是曾应华。


方华:理想的教育当影响社会


 

□见习记者 崔斌斌


 

方华,一个有着浓浓书生气的局长,一谈起教育总是激情四溢。


“教育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方华认为,“一个区域的教育离不开这个区域的文化,同时,教育又对文化产生影响。好的教育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要对当地文化有所贡献。”


翻看方华的微信朋友圈,几乎全部内容都与教育相关。从弋阳的区域教育发展,到学校的教育点滴,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到学生的暑期书单,方华关注的教育问题一应俱全。


方华在乡村和县城学校都教过书,基层的工作经历让他更加了解教育现实,也为后来贴近实际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庭和学校如同一家股份公司,家长是公司的终身持股人,学校只是公司的阶段持股人。只有家校通力合作,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方华的主导下,弋阳县成立了“家校合作协会”,设立了9个“家校合作联合体”,先后举办过3场“家校合作教育研讨会”,每场人数超过2000人,方华在现场与家长交流互动。


“弋阳县的家校合作不仅局限于区域层面,学校也在积极推进。”据方华介绍,中畈中学把家长会开进村子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圭峰中学连续两年把家长会开到众多学生家长打工的集聚地——浙江省的义乌市和浦江县,让在外打工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现状。


“这些措施并不够!”方华激动地说,“把家长团结起来终归是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有的学校根据家长需求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有的学校创建微信群与家长互动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的学校邀请家长到学校值日、监考、做路队管理员……


“家长除了参与学校活动外,还积极参与其他活动。”方华介绍说,江西省家校合作培训会上,60名家长志愿者参与会务工作;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上,119名家长志愿者参与会务工作……


就在日前,方华又将自己的个人邮箱公布在教体局官方网站上:“不仅让师生提建议、说问题,也给家长提供渠道,说出他们的疑惑和建议”。


“局长只需做好3件事:转变观念、提供服务、营造氛围”。面对记者,方华吐露了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教育理想——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最终达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王瑞:让教师过有意义的生活


 

□本报记者 孙和保


 

王瑞的目光始终聚焦教师成长。“任何一项教育决策的落实,最终都要落到教师身上,一个地方的教育好不好,全都写在教师的脸上。”


王瑞在户县四中当校长期间,有一位教师没有音讯地“消失”了,从管理的角度讲,教师不请假导致没人上课是可以“上纲上线”的。原来,“消失”的教师是因为家里病重的母亲需要照顾,一时着急而没有请假。于是,王瑞建议这个教师换一种工作方式,既不影响班级正常教学,又能照顾母亲。“你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独立组织课堂,将要学的内容、要布置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就这样,在王瑞的一路绿灯下,这个教师的班级成绩反而出奇得好。


“与其说我为教师打开一扇窗,不如说他们为我推开了一扇门,是他们让我懂得教师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有父母、子女的角色……教师不应只是忙碌地工作,还可以过着一种舒缓而有意义的生活。”王瑞说。


2012年,王瑞调任户县教育局副局长,随着职务的变迁,教师在他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王瑞把多年来在一线学习和掌握的教育管理理论,在工作中有步骤、有策略地落地生根。


上任伊始,王瑞在全县制定并推出《关于开展“千人百班”课改展评课活动的实施方案》,即在新课改理念下,通过县域内各学校间的赛课、评课活动,培养1000名课改教师,打造100个课改班级。一时间,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班级文化建设……在每个户县教育人中口口相传。


“教师变,则学生变;学生变,学校就生机无限。但教育需要顶层设计,如果各学校都各自为政,就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王瑞又开始谋划新的行动。


20138月,户县教育局开启了区域推进课改之旅。通过“专家发动、典型带动、课改驱动、评价推动”的“四轮驱动”模式,确立了以“日思周评小课题研究、校长教师论坛”为主体的新教研模式,破解了教师动力不足、教师教研滞后、校园文化良莠不齐等问题。从教育的零敲碎打到整体发力,户县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构起一个区域推进课改的模式。


然而,王瑞并没有停止思考,提出了“厚道教育”,即厚人道、厚教道、厚学道的教育理念,从教育、教师、学生的角度考量当下的教育现状。“‘厚’是遵循、积累,‘道’是规律、人性。厚道人,行‘厚道’教育。”王瑞话语铿锵。


 
更新:2015-08-01 04:45:5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