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一位教育局长的心里话:教育需要更多理解

作者:郑勇 来源:中国教师报 点击:3275

教育需要理解,需要人们和社会理解其特殊性,并在理解之上,给予教育和教育人更多的包容。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经历,这让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更熟悉教育,可以自由地对教育进行评价。教育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但更需要人们秉持理性、理智和理解的态度,看待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功与过。

教育均衡是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教育热点,而当前教育最大的不均衡不仅是硬件条件,还有因社会贫富差距而导致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意识、能力、精力等方面的差距。政府在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时,不能忽视这样的教育现实:城市经济条件较好、家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存在对子女教育过度、教育过剩等现象。所以,面对城乡差距,我们应该明白教育的问题未必都是教育自身所为。农村儿童的教育不能简单地转嫁给学校和教师,而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教育发展还需要宽松的环境和宽容的心态,人们应该客观、理性地对待学校、教师的责任。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道义上,学校和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但学校和教师不可能包揽学生的一切,或对学生的一切负责。

现实中,发生过不少学生校外安全事故责任向校内延伸的事件。学生在家庭发生意外,教师也要承担责任,甚至社会上还滋生了靠“校闹”获利的“专业团队”。这些“恶性毒瘤”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破坏了教育的生存环境。试想,如果学校与社会互相设防,家长对教师缺少信任,教育谈何发展?师生如何幸福?

在信息化社会,任何一件与师生有关的事件,都不应发展为社会整体的道义谴责。如果批判无限叠加,教育的负面形象被刻意放大,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压力和焦虑也会倍增,这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例如深圳某中学一位教师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欠缺开设了相关课程,陕西一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行动”的能力。在我看来,两位教师主动创新的行为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他们拥有职业担当和教育理想的体现。但一些家长却认为,这样的教学与学生获得高分没有直接联系,不利于学生升学,是不务正业,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对于教育来说,如果没有社会、家庭的理解和宽容,教育内部的创新智慧很容易被扼杀。当教师没了热情,学校没了活力,到那时,受伤的又岂止是教师?

人们对教育寄予多大希望,就应给予她多大的理解和包容。对教育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就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道义保障。
(作者系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局长。原标题:《教育需要理解》)

更新:2015-07-14 06:33:5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