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贤文学社把作文课堂搬到农家小院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10月19日的一大早,灵宝市育贤文学社的孩子和家长在社长李金霞老师的带领下,就徒步来到了焦村镇东村的一个很普通的农家小院。
小院的主人杜胜祥老师是位数学高级教师,先后从教于东村中学、灵宝九中、灵宝职专。杜老师治学严谨、为人厚道,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是言传身范、独树一帜。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纯一色的博士生,又与博士生对象结婚成家。其中大儿子、儿媳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二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分别在美国托莱多大学、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今天67岁高龄的杜胜祥老师尽管十分满足子女成龙变凤的似锦前程,但是在他退休后的这些年来,仍是潜心数学教学和教材的研究,他把高中现行教材分章别类,每天做题数道,在他桌前立有两摞二尺高的习题集。
当文学社想让杜老师讲述那一个个催人奋进的、真实动人的儿女成才和家庭教育故事时,杜老师欣然答应。他乐呵呵地说:“我没有什么爱好,什么喝酒、打麻将等等我都不沾边。我就是喜好做数学题。我认为,给儿女万贯家产,不如给儿女知识。如果,用知识去挣钱,那不算知识,只有用知识来为社会做贡献,那才算是知识。”
正是冲着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家庭、这样一位境界高的老人,文学社才征得杜老师的同意,决定把作文课堂搬到这个很不起眼的农家小院,
杜老师似乎又回到了七年前的讲坛,非常郑重地掏出自己精心撰写的讲义,从“立人、立观、立德、立志”四个方面给孩子和家长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在“立人”方面,他说:“人生要把握好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不要忘记历史上八国联军对我们祖国的侮辱,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条件,更要为明天的光辉前程努力奋斗。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在“立观”方面,他认准一个真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人的命运靠自己奋斗。”他列举了陈云“唯实辩证法”的十五字经:“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通过“交换、比较、反复”结合生动的案例告诉孩子“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他自己认为“前进中要想到后退,在失败中要想到成功,在顺境中满足成功,就是失败的起点。还引用了巴甫洛夫说的话”无论别人再怎样尊重你,你都应该说我是无知的。”
在“立德”方面他告诉孩子们,“德”是重中之重,“德”体现在人生的方方面面。“朋友多是财富,财富并不是永远的朋友”,朋友之交应取“善”。儿女有错,父母有过。不要忽视孩子的小错误,教子要与小人疏远,多与有修养的人交往。他告诉孩子们,做一个“孝子”应该交给父母三张书:第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二张博士录取通知书;第三张出国留学通知书。
在“立志“方面,他用朴素的一句话“神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告诉孩子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人的一生可能流传万世,也可能遗臭万年。所以自己的碑文要靠自己撰写,父母和其他人是不能替代的,他还列举了两篇生动的文章《母亲的坚强改变了儿子的命运》、《聋哑儿子考上了大学》等等活生生的实例为家长、孩子们上了一堂前所未有的教育课。
杜老师讲到动情之处,竟然站起来双手颤抖。那细微的动作包含着多少热望和企盼啊!他那抑扬顿挫的浑厚话音一次次在小院里的土涯面回荡,孩子和家长热烈的掌声一回回在小院上空响彻。尽管,孩子对杜老师讲的很多地方还不太理解,但是,在这位慈父严师面前,总算是懂得了学习的目的;尽管家长还不是老师,但是目睹杜老师子女成功的现实,总是学到了教子的方法。
尤其是家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观杜老师的书房时,那醒目的几摞高中的数学习题演算稿无不让人震撼;那一道道贴在墙上的数学公式无不令人惊叹;那贴在墙上纸质已发黄的《做人四字经》更是让孩子和家长心领神会。很多家长和孩子或站、或坐、或趴认真地记录和摘抄了许多做人、教子、学习的珍贵经验和方法。
更为精彩的是,杜老师与孩子、家长面对面地交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孩子们就像记者采访一样,询问杜爷爷:“如何学好数学?”“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如何做数学作业?”“如何做人?”“你喜欢写作文吗?”“你认为作文难吗?”等等学校生活中的问题。家长也决不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急切地拿起话筒,咨询最贴近家庭生活的教育子女问题。
在听讲、参观、交流中,孩子不只是在学作文,学做人,而且,还在做学问。
在羡慕、赞许、感慨中,家长不只是体验了文学社的绿色作文课堂,而且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杜胜祥老师今天特别地高兴,他不仅为自己能给文学社的孩子成长和家长教子做贡献而兴奋,而且也非常称赞“育贤文学教你作文,文学育贤教你做人”的理念!
这个没有粉笔、没有黑板、没有多媒体的农家小院里作文课,远远超出了常规作文课堂的境界。
迎着朝阳观金城
采花送给杜爷爷
杜爷爷在门口欢迎我们
农家小院作文课
演算草稿显奇迹
农家”壁纸“不寻常
家长激动谈感受
我向爷爷提问题
我的疑惑解答了
掌声回敬杜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