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函谷论道” 台湾国学大师曾仕强讲解《道德经》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文化馆育贤文学社 点击:26382

 

        5月19日,中博会暨旅游节专题活动——“函谷论道”在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函谷关举行。
      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岂肯放过。于是,带着爱徒志远(笔名)于下午2点直奔函谷关关楼广场。
     此时,这里已是人海如潮。骄阳,并没有阻挡灵宝人的热情好学,来自各个机关单位的听众或背着相机,或拿着笔记本,满脸欣喜,只等着国学大师曾老的到来。 
      树荫下,我席地而坐,闭目沉思: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老子与《道德经》,都曾被遗弃,曾被误读。但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什么开始重新关注老子与《道德经》了呢?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虽然我们灵宝是《道德经》的发源地,但研读《道德经》的人并不多,即使有人在此下了一番功夫,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曾经有一个文友写了一部关于老子的电视剧,我看了剧本觉得很有价值。他为这部作品辗转奔波却始终没有着落。我纳闷。
      作为一个稍有点儿文化的我自认为对《道德经》的理解很浅薄,除了能背诵能理解能引导学生学习之外,没有做过深度解读。今天就是怀着这颗贪婪之心聆听国学大师曾仕强的“函谷论道”。     
      不多时,一位身着白色中式对襟服的老者来了。他,笑容可掬,虽近八十高龄,可面容酷似六十多岁,一副道家仙骨之气势。
        他由三个问题入手,打开听众的想象思维。随他穿越时空来到了遥远的两千多年前。 似乎看到了老子的妈妈吃下那颗荔枝生下他后的喜悦欢快,小时候的苦学善思,成人后倒骑青牛面对家乡鹿邑的恋恋不舍。话匣子就这样打开了。我们仿佛在听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这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老子。
       曾老时而高亢,时而悠扬,时而低沉,恰到好处的手势,满眼含笑的亲切,无不展示着他的博学多才。他围绕《道德经》,谈古论今,中外贯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古喻今,旁征博引,揭示了“道”的奥秘、人生的规律、处事的原则、灵魂的定位、人生的使命与责任、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等等道理。
       这次曾老在灵宝函谷关的讲座,是对老子文化内涵的又一次深入挖掘和弘扬。“函谷论道”共十五讲,内容包括:道与德,有与无,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无知无欲,反者道之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与知道,没身不殆,道法自然,上士闻道,人生的价值。
       作为一个《道德经》发源地的子孙,不仅要把《道德经》含在口中,更重要的是践行在生活与工作之中。曾老这句话应该值得每一个人反思:“活到老,做到老”。
       我相信,这才是弘扬《道德经》的最高境界。
更新:2013-05-21 06:49:2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