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妈妈的笑脸
正在教室里批改作文,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了。是书杰妈妈打来的。她诚恳地说:“李老师,非常抱歉,打搅您了,想和您预约一下,明天给我一点时间,我好想见您!”面对家长诚挚的邀请,我手头即使有再忙的工作也得放下。于是电话中我答应了。
书杰妈妈如约而来。看到孩子妈妈灿烂的笑脸,我有些疑惑。因为在常规下,家长找老师一定是有很重要的原因。我正在纳闷,孩子妈妈手提一个西瓜已经走进屋来。
我们坐定后,一向不善言语的妈妈竟然激动地说:“李老师,很感谢一年来您对孩子的教导,我和他爸都没有多少文化,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多亏您的引导。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仔细读读孩子的篇篇习作,还有您精彩的点评,我睡在床上都在想:这些变化多亏育贤文学社的李老师和冯老师啊,我真的很感谢你们!”我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别那么客气,你的心意我领了,西瓜拿回去让孩子吃吧!”我话一说完,孩子妈妈更加羞红了脸。低声说:“老师,这个西瓜虽然不值钱,但它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啊!他爸特意让我今天来就是让我告诉您,很感激您,您很了不起啊!我还有很多话要说呢!”在推让中,这个西瓜只好乖乖地躺在那里。
于是,我成了忠实的听众。孩子妈妈告诉我许多:“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由于家里有很多不顺心的事,一向好强的她一事无成,总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日积月累,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孩子也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当孩子上三年级后,对学习明显产生了厌倦。她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为自己治病调节情绪,一方面给孩子找有经验的老师。听一个朋友说,育贤文学不仅教孩子作文,还教孩子做人。就这样我带着顾虑来到这里,谁也不曾想到,孩子在这里的确受益匪浅啊……”妈妈滔滔不绝地讲着,我的思绪也回到了一年前:
说实话,孩子第一次来文学社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胆小、驼背、不说话,我问他什么不是眼睛瞪得大大的,就是低头不语。当时我心里起了疑问,这孩子莫不是大脑有问题吧?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啊?是啊,要改变这个孩子得设计一套新的方案。于是,我针对他的爱好特点,特意为他安排了新的课程表,我告诉孩子你每天按照老师给你布置的方案学习,当你不想写作文时可以不写。同时我告诉他妈妈有时间和我勤交流,共同改变孩子目前的现状。
第一次和这位母亲谈话用了整整三个小时,我教给她许多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技巧。同时我还告诉她一定得照着我规定的方案去做,如果实在想动怒就想想我们的约定。我和她握手达成协议。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妈妈不仅用电话和我互通情报,有时亲自接孩子,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时刻向我诉说。我也随时把孩子在文学社的情况告诉她,就这样,我们的工作配合得相当默契。
8个月后,孩子明显改变了以往的种种习惯。首先对学习有了信心,不像以前那样眉头皱个大疙瘩,还能抬起头大声朗读,并且比较流畅地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最让我高兴的是原来40分钟一个字也写不出的习作,现在能写300到400字。上课积极性很高。完全彻底地改变了。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数学竟然考了100分。那天孩子一到教室,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老师,我很激动。”“你为什么激动呢?”“因为我期末成绩考得很理想,我爸爸和我妈妈以我为荣呢!”看到孩子舒展的笑脸,我拉着孩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只是你人生的一个起点,后边的路还长着哩。今后应该更加努力啊!”孩子听懂了我的话,欢快地像啄木鸟似地点着小脑袋。
想到这里,抬头看到孩子妈妈兴奋的脸上布满了泪花。我紧紧地攥着她的手,深深地感触到这是一双含辛茹苦的手,是一双播种希望的手,是一双铿锵有力的手。这手蕴含着一位母亲多少心酸与期盼啊!
是啊,望着母亲的背影,我觉得肩头担负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成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