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19岁到45岁的特教生涯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 点击:3757

第一次走进灵宝市盲聋哑学校,陌生的我一眼就被照壁上极其醒目的办学理念——“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吸引住了。聊聊数言,足以洞察到一个素不相识的校长之博爱!怀揣万分敬佩之意,贸然踏进了校长办公室。一个极其普通、貌不惊人的女人正在办公,莫非她就是校长?抬头的刹那间,她额头那明晰的皱纹让我凭着女性的直觉判断:这肯定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女人!
第二次踏进这所学校得益于我们联合举办“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一首《透亮的世界》诗歌朗诵飘荡在多媒体教室时,我被两个孩子真挚动人的朗诵水平所震撼,她们甜美的声音和优美的向往让每一个听众留下了眼泪。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现场采访了女校长,她哽咽着告诉我:这两个孩子都是盲人!我哭了,校长的眼神告诉我:这是一个善良的女人!
就这样,盲聋哑学校特殊校长的影子搁在我心中久久不肯抹去。一个女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把这所特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教师们个个精神抖擞,耐心地抚育着下一代。孩子们身残志坚,不仅会书法绘画、剪纸雕塑、缝纫加工,还会唱歌跳舞。一面面锦旗,一张张荣誉证书,所有这些都让我对这位校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意。直至离开学校时,我心中悠然升起了探究她善良心灵、窥视她特教生涯的强烈念头。
当我电话约她时,电话那头,她先是“嘿嘿”一笑,然后说:“李老师,不用采访,对于我没有什么可采访的,如果你真想来,就采访我们的老师和孩子吧。
就这样,我又一次走进了这所特殊学校,走进了朱竹琴校长。
没有进行过多的寒暄,我们的谈话便开始了——
笔者:请问朱校长,你是什么时候走进了盲聋哑学校,当时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情景?
朱校长(以下简称朱):那是1983年,我19岁师范毕业就踏进了盲聋哑学校。当时的学校只有三个老师, 20多个残疾学生,两排平房。有的学生跌跌撞撞、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嗷嗷尖叫。说实在的我很害怕。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咯噔”一下,这难道就是自己向往的那片蓝天和那块绿地吗?如此的荒漠能营造出绿洲吗?怎么办?我恐慌不安。
笔者:就在那一瞬间,你后悔了吗?
朱:是呀,有点后悔。当时站在小院吃惊地说不出一句话:头脑只是嗡嗡作响,心中只有“后悔”两个字。
笔者:这时候退缩还来得及,你为什么不提出申请——调走?
:当然有这种想法了。一回到家里,就哭着把学校的情景告诉了父母。二老都是庄稼人,父亲对我说:“琴啊,残疾人多可怜,他们也需要教育啊,这份工作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父亲的话给了我勇气,才使我决心留在这块特殊的地方。
笔者:你干这份工作已经26年了,这些年你是怎样从教的?说得详细一点,好吗?
朱:好。没干过特教的人真是不了解特教的“特殊”,它特殊在课难教,生活辅导难。教盲人要懂盲文,教聋人要懂手语。记得那是1986年的10月吧,我不顾家人的反对,丢下不满周岁的孩子去南京特师参加了“全国盲童教师培训班’”。我牢记南京特师老师的话“要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我经常晚上拉灭灯泡,一个人坐在桌前摸盲文。盲文是一个方块里有六个点,不同的点代表56个不同的汉语拼音字母,刚开始,指头下感觉密密麻麻一片,怎么也搞不清那些细微的变化。坚持摸了半年以后,就顺利地掌握了盲文。1990年,由于盲童人数少,学校停止招收,领导又让我教聋哑人。盲人和聋人,虽然都是残疾人,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不相同,这一切对我来说,又要从零起步。《中国手语》有3330条再加上续集共有5500多条,我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地挪,得空就练手语,有时在大街上都在比划着。有一次一位孩子看到我比划动作,便对旁边的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看,那个阿姨竟然是哑巴。”孩子一吆喝,所有的人都惊奇地看着我。我好像做错事的孩子脸红了,他们哪里知道,我能听见呀。我分明看到了歧视和不屑一顾的眼神。但我没有间断地学习,终于在一年内练到“口、手”相一致的程度,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手、二数、三摆、四说”的教学流程,把“教、扶、引、放”相协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教过的学生有考上洛阳按摩学院的,也有考上西安第二聋校和郑州聋校的。就读于西安聋校的袁金叶同学在给我的来信中写到“我爱数学,我更爱我的朱老师。”洛阳按摩学校张增鱼同学在来信中这样写到:“不管是白昼还是黑夜,我都会在心中珍藏着你给予我的那片燃烧的阳光。我将为这珍贵的拥有而永远骄傲,朱老师,我衷心地感谢您,永远的想念您,虽然仅是小小一串心意,愿能为您把生活点缀得更灿烂,但愿相忆莫相忘。”短短的几句话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多少深情,她激励我更加热爱我的事业,更加热爱我的学生。我深深感到盲聋哑儿童有着比健全人更丰富的内心世界。虽然品尝不到桃李满天下的滋味,但能够闻到桃李芬芳时的馨香,领略到人生价值的所在。
笔者:当你从一个老师走向校长岗位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朱:感受最深的是:当一个特殊学校的校长太不容易了,学校的点滴小事都得考虑周全。既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又要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
笔者:我看到校园的环境这么好,你在改善办学条件这一个重要环节是怎么做的?能不能把这些故事讲一点。
朱:让我说,今天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得益于领导的支持,社会的捐助。我自己没有做什么大事。
笔者:那你就随便说说吧。
朱:我最想说的是要感谢咱们的马稳庚局长。不是他的关心,也就没有聋哑学校的今天。记得马局长第一次来学校时,看到可怜的学生和破烂的房子,就当机立断地说:“在我任职期间,一定要把聋哑学校改造好!”马局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方筹措资金,解决教学楼和公寓楼的问题。从他上任至今,马局长至少来过20多次,每一次带来的都是慰问和鼓励。
记的盖教学楼的那段日子,因为学校资金困难,为了节约钱,我冒着日头,整天骑着自行车到各个单位办理盖房的各种手续,跑了整整一个暑假,脸晒黑了、人也憔悴了。办事人员总是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让我不知跑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泪。说实话,别人瞧不起的感觉太难受了,这个聋哑学校的校长太难当了,我有点泄气。每当我打开记录的日志,看到马局长曾经说过的话,其中有一页这样写到:“ 对于聋哑儿童来说,一要注重职业教育与语言训练结合;二要争取残联特教科的支持;三要加强社会各渠道的投入;四要让社会继续关注聋哑儿童。”使我鼓起了勇气,继续奔波……。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教体局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教育系统2003年捐款44万元,2006年捐款45万元,有关部门赞助的40万元,利用这些资金,我们致力于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投资70万元,建起了1260平方米的教学楼,2004年又投资了7万余元,硬化了校园,2006年又投资了60万元,建起了760平方米的公寓楼,同时,为学生换上了新桌凳,配发了校服,建起了多媒体室、图书室、仪器室、美展室,实实在在为盲聋哑儿童创造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说心里话,盲聋哑学校的今天就是马局长辛劳的结晶!前几天在我校举行的“三门峡市残疾少年儿童运动会”时,三门峡市教育局金局长笑着说:“朱校长,我发现咱们学校不但硬件发生了改变,而且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确,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爱。
 
笔者:朱校长,冒昧地问一下,二十多年来,你一直在特殊教育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你的丈夫能理解吗?
:我的丈夫能够理解,因为他很善良。他看到学校困难,买不起相机,总是抽出时间给我们的活动拍照、录像。每当我工作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为我出谋划策,解决难题。他从没有嫌弃过我的工作,总是说:“咱们不是生活得很好吗?看到这些铁树开花,哑巴说话,不是天下最幸福的事吗?”假日里,他用摩托载着我走家串户,了解孩子家庭情况。陪着我不知走过多少泥潭,可从没有一句怨言。我被他的真诚和爱心时时感动着。有人说一个女人想干点事,必须有最强最大的精神支柱,我拥有了他是我一生中的最大幸福。
笔者:现在的灵宝市盲聋哑学校已凸显一派生机,展望未来,你有什么打算?
:当然了,盲聋哑学校已经发展到了最佳时期,很短的时间内我们还要扩建运动场,还要创建省级特教示范学校,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我觉得,首先,我要狠抓的是教师队伍建设,初步计划组织教师走出去,开眼界,学业务。除了牢记特教教师应该具有的“特别的爱心、特别的耐心、特别的事业心”的思想素质以外,还应具有一专多能的业务本领。
其次是在教学上,加强语训,让学生走向社会与人沟通便利。
在特长教育方面,其实就是生存能力的培养了,在巩固提高目前的书法、绘画、泥塑、缝纫、白铁加工的基础上,再扩宽到拉丁舞、小提琴、摩托修理、柳编工艺等科目。只要孩子想学什么,能学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都想办法教会孩子。真正让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残疾儿童残而不废,成才成人!
长达4个小时的谈话,让我进一步发现了这位女校长的美丽。她说:“盲人的世界是无光的,但他们的心灵是透亮的;聋人的世界是无声的,但他们的心里有着歌。虽然他们是不幸的,但有社会的关爱他们是幸福的。”听完朱校长这段蕴含哲理的话,我随即想到了“真情抚慰心灵,自信透亮眼睛” 的双重含义。
 
                
 
 
 
更新:2008-05-25 00:06:5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