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从生活中开掘诗情和诗美

作者:王宜振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 点击:3997


                        ——读《江河诗选》
                 王宜振
 

魏老真名魏扬之,笔名江河,是我一向敬慕的老前辈。最近,魏老要出一部诗集,嘱我为其写序。我自知为魏老作序不妥,又不好推托,只好勉其为之,难免有斑门弄斧之嫌。
 

魏老一九三三年生于武当山麓的盐池河镇,从小就受唐诗宋词的熏陶,爱好文学。十六岁又投笔从戎,在陕西军区文工团从事文艺工作,走上了文学道路。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做文艺编辑,后又调陕西民间艺术剧院担任编剧。魏老多才多艺,在戏剧、诗歌、散文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五十集电视剧《坷垃传奇》,前20集被陕西电视台拍成木偶电视剧后,又被台湾两位电视人慧眼发现,易名《英雄出少年》,拍成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在台湾电视台首播并获最佳儿童片奖,几乎家欲户晓。魏老的诗歌,我一直很喜欢。我以为他的诗歌,植根在生活的沃土,像随手拈来,无虚浮,无矫饰,有的是清新的美,质朴的美。
 

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一直主张现代诗歌要继承我国诗歌的优秀传统。辟如“主情说”,就是强调“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我以为一切文学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情感”这根主轴。《毛诗序》里说:“诗言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他认为,诗虽然是“言志”的,即表达思想的,但也必须通过“情感”的表达,才能达到“言志”的目的。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就是这个道理。刘勰则认为,“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刘勰十分重视“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他认为没有情感的文章,即使辞藻再华丽,也必然会令人生厌。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实,声义。”白居易把“情”喻之为根,认为无根,便无苗,无花,无果。这一比喻,即平实,又形象。别林斯基则认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中外理论家和诗人对“情感”这么重视,可见“情感”在诗歌创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极为崇高的地位。即使以“表现自我”为中心的诗歌,也必须是个人真情实感的流露。魏老深谙这一点,在诗歌创作中,始终把“情感”作为自己创作的动力和核心。他的整部诗集,都是在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情感历程。譬如他的小诗《相思树》:相思树,绿油油,/海峡两岸相对愁,/你送潮水来,/离情说不够!/我抚潮水去,/声声唤骨肉!//相思树啊多少秋,/老少代代思悠悠,/本是一家人,/分离何太久?/同是一国土,/何故不聚首?!//这首只有十二行的小诗,完全通过情感的抒发,表现了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情景。小诗情感之浓烈,令人读后动情,心灵为之震撼。魏老的情感不仅仅只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他常常把这种“情感”,凝聚到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感情上来。他在《黄河,伟大的雕塑家》中写道:黄河手握雕塑刀,/日夜不停地雕琢!雕琢!/雕出千架高山,/雕出万条沟壑,/雕一个巨大的摇篮,/哺育文明的中国!/啊,黄河,伟大的雕塑家,/不知疲倦地雕琢,雕琢!//黄河手握雕塑刀,/按着蓝图雕琢,雕琢!/雕琢崭新的城乡,/雕琢人民的欢乐,/雕琢一个顽强的民族,/继续不断地开拓,开拓!/啊,黄河,伟大的雕塑家,不知疲倦地雕琢,雕琢!//这首小诗,把我们的母亲河,想象成一个雕塑家,继而在想象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联想这位雕塑家,不仅雕琢了千架高山,万架沟壑,崭新的城乡,人民的欢乐;而且还雕琢了诞生文明中国的巨大摇篮,雕琢了一个顽强的中华民族。这里有作者的想象是务虚的,是从虚出发的,它所驰骋的空间是无限的,没有定向的;而联想则是务实的,是从实际出发的,它所驰骋的空间是有限的。想象与联想关系亲密而又各自分离,好像机器上的“马达”,一经发动,形象思维便活跃起来,融会于诗人一时的“兴会”或灵感,发而为诗。他的《夜观深圳和香港》这样写道:这边是深圳,/万楼灯火正旺,/对面是香港,/金山银山流淌;/一湾荡漾的海水,/两只彩色的翅膀,/展翅高飞,/驮着梦想,/多么美丽的一只凤凰!//这边是深圳,/采尽九天星光,/对面是香港,/颗颗明眸渴望,/一湾汪汪的海水,/倒映两个辉煌:/一国两制,/携手图强,/无比美丽的一只凤凰!//作者把深圳和香港喻为一只凤凰的两翼,这是诗人的想象,继而在想象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联想腾飞的深圳和香港,就是一只美丽的金凤凰。两首诗内容虽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的诗,像绿叶中跳荡闪烁的光束,又像是在急湍巨岩间激起的飞溅的浪花,融入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闪烁着作者诗的才华。作者的许多小叙事诗,也是以“情感”为主线,贯穿诗的始终,它向读者展现的是一幅幅多彩的写意画和风俗画。这些曲调自然流畅,笔触清新朴实的诗篇,无一不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和对现实生活真切的体验。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不仅要注重诗情,而且还要注重诗美。那么,什么是诗美呢?它既包括内容的要求,即思想美、内容美之类,更包括艺术形式的要求,即从意境、意象、修辞、章句、韵律等等,都要十分讲究。魏老的诗,对诗美十分重视。他的诗尤其讲究诗心美、意境美、意象美和修辞美。这里,我们请看他的《寻找春天》:一群小鸟飞上高山,/唧唧喳喳寻找春天。//山上残雪还没消尽 ,/草木枯萎仍在睡眠。//有的说春天不在山上,/它在山下的杨柳湾。//有的说春天不在这里,/它在山外的桃花园。//几只小鸟依然在找,/刨开落叶细细察看。//一只小鸟突然叫道:/春天!春天!钻出了地面!//大伙上前看个究竟,/个个惊奇连声赞叹://啊,原来是春天的先行官,/顽强不屈的笋尖尖!//小诗写一群小鸟寻找春天,有的说春天在山下的杨柳湾,有的说春天在山外的桃花园。究竟春天在什么地方?几只小鸟刨开落叶细细察看:哈哈,春天已从地下钻出来了,那就是春天的先行官——笋尖尖。这首小诗,似是一首儿童诗。意境在诗人的不经意间和盘托出,真乃奇妙之极。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又散发着生活气息的浓香,使人读而又想读,不忍释卷。他的另一首小诗《公鸡》:在夜的尽头——/最黑暗的时候,/你呼唤太阳。/啼得那样苦哟,/啼出的血在头上凝固!//这首小诗只有短短的五行,写公鸡在黑暗的时候,总是在呼唤太阳。它呼呀唤呀,以至于呼唤得那样苦,直至头上啼出血来,直至那血在头上凝固。小诗不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的和谐统一,即意与境、情与景、神与形的相互交融,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
 

诗贵含蓄。诗歌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不是直接说出,而是蕴藏于诗的语言和形象之中。艾青说:“含蓄是一种饱满的蓄藏。”司空图《诗品》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就是说的这种含蓄美。魏老在《太阳和月亮》中写道:上帝有两面手鼓,/让他的儿女日夜弹奏,/一面鼓热情奔放,/一面鼓幽悠温柔,/谁知弹奏了多少时候,/曲儿落满了地球!//诗人把太阳和月亮喻为两面手鼓,可谓诗人想象之奇妙。从两面手鼓,弹奏了不少曲儿,每一支曲儿都落满了地球。这曲儿究竟是什么?作者没有说出,留下了读者较多的想象的空间。我国著名诗歌评论家孙绍振先生曾把这种手法称之为“远取譬。”这种手法,往往给人以淡远空灵的美感。可我要说,要创作这样的极具美学价值的诗歌,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它需要才华,它需要功力。需要诗人对于诗的妙谛的感悟。
 

魏老的许多小诗,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如《想飞的树》:树借着风势,/扇动绿色的羽翼:/鸟能飞,/我为什么不能?/哦,/原来是我脚下的那些根,/给了我生命,/又把我牵制得紧紧!//这首小诗只有八行,却深沉含蓄、富有哲理。诗歌要反映深刻丰富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从而闪射出含蓄的艺术光彩,关键在于诗人善于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典型形象,在于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生活感受。魏老深谙这一点,才写出这样的具象和密度皆佳的富有深广内涵的小诗。他的另一首小诗《帝王的陵墓》:帝王的陵墓,/人造的山丘,/活着,压在百姓头上,/死后,压在大地的心口!//短短四行小诗,读后令我拍案叫绝!“活着,压在百姓头上;死后,压在大地的心口!”这两句太绝了,它像透过一个小小的孔,望见了一个浩渺的宇宙;它像一只手掌,托起一座峻峭的大山,显示了小诗开拓生活的深度和分量。他的另一首小诗《山顶看雾》这样写道:你遮去了一切,/置人于世外。/你没收了现实,/只留下思想。/千金难买的时刻啊,/花红酒绿全部雕谢。/给人间一个机会吧,/一张白纸上重写!//这首诗写雾抹去了现实,抹去了花红酒绿的生活。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坏事;其实,恰是给人重新开始一切的最佳时机。在这里,我叹服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和开掘诗美的本领。魏老的诗除精巧的艺术构思,恰切的表现角度以外,还十分讲究形象的选择和语言的锤炼,以及烘托、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扩大了诗歌的思想和生活容量,他的不少富有生活深度的作品,我相信一定会传之弥久。
 

魏老还有一部分诗作,是写给亲朋好友的。他的《老顽童》只有四句:二九尾,三九头,/艳阳如春暖九州,/天公是个老顽童,/冷热无常摸不透!//这首诗,看则是写天公,实则是写他自己。他一生为孩子写下了大量的剧本,七十多岁了,还给孩子写儿童诗,难道不是一个富有童心的老顽童吗?!他的另一首《摇篮曲》,是写给挚友李春晖的。他写道:蓝天是个大摇篮,/星宝宝成千上万。/地球是个好摇篮,/摇成了万物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儿都会唱,/儿歌一串又一串!/里边有个老顽童,/根根毫毛都会编。/编得自己也还了童呀,/躺进摇篮唱摇篮!//春晖一辈子搞儿童文学创作,为孩子写下了大量的儿歌作品。诗人对李春晖的歌唱,难道不是对那些为儿童奉献的诗人们的写照吗?
听说魏老要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写一部长篇小说《寻根的风筝》,故事的主人公发现,风筝飞不高,原来总是有一根线牵引着,而这根牵引着他的线一直连着大地,那大地正是他要寻找的根啊!我相信,魏老一定会把诗的触角,继续伸进生他养他的这块黄土地。我期待他在有生之年,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献给喜欢他作品的广大读者。


                                         2007年6月18日于西安

更新:2008-04-13 03:50:4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