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育》三观论,探养成教育之道

以《养育》三观论,探养成教育之道
—— 从白洁与黑女的故事说起
各位老师、亲爱的家长们、可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成长、关乎未来的重要话题 —— 养成教育。而这个话题,我们将从两位特殊的女性说起,她们一位是闻名全国的女检察官白洁,一位是蜚声文坛的诗人黑女。或许大家会好奇,这两位看似毫无交集的女性,与我们今天要聊的《养育》三观理论以及养成教育有什么关联?别急,让我们慢慢走进她们的故事,从中探寻养成教育的真谛。
《养育》三观理论,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育,这三者如同人生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而白洁与黑女的经历,恰恰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这三观的深刻内涵,也为我们的养成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范本。
一、世界观的养育:在善恶交织中锚定人性的坐标
什么是世界观?在我看来,世界观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态度,是我们看待社会、看待他人、看待万物的角度。而白洁与黑女,用她们的行动,为我们展现了两种不同却又同样珍贵的世界观。
白洁,作为一名侦查监督科的副科长,年均办案 145 件,涉及 257 人,被誉为 “办案状元”。在常人眼中,检察官的工作似乎总是与冰冷的法律条文、严肃的案件审理联系在一起,但白洁却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法律之外,更有人情温暖。
涉嫌杀人的于彪外逃,白洁没有一味地强硬追捕,而是经常去于彪家帮助他病弱的老母亲和小女儿,最终于彪被感化主动自首。这背后,是白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她相信即使是犯了错的人,内心深处也依然存有善良的种子,她的世界观里,社会并非只有非黑即白的对立,更有可以被温暖、被感化的灰色地带。
当发现盗窃电缆的少年可能未满 16 岁时,白洁四处奔波查清事实,挽救了一个少年的命运。在她看来,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个犯错的孩子都应该有被改正的机会。她的世界观,是充满温度的,是相信社会能够通过善意与公正变得更美好的。
而黑女,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她的世界观则体现在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热爱中。她给自己起笔名叫黑女,就是为了不忘记大山,不忘自己的过去。她在诗中写道:“多年之后 / 我对父亲的回忆 / 还是集中在一个镜头上 / 他弯下高大的身躯 / 与案板保持最佳距离 / 将手上的葱姜蒜切成一条条细丝 / 他看它们目光时慈祥 / 像看自己的孩子。” 这朴实的诗句里,满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故乡的深情。
黑女的世界观,是与自然、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她教会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根,要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一切。在她的眼中,世界不是冰冷的存在,而是充满了情感与故事的集合体。
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就是要像白洁和黑女一样,引导孩子用善意去看待世界,用真情去感受生活。让孩子明白,社会既有规则与秩序,也有温暖与善意;生活既有平淡与琐碎,也有诗意与美好。对于同学们来说,要学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对世界的认知。
二、人生观的养育:于坚守与热爱中找寻生命的意义
人生观,是我们对人生目的、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白洁与黑女用她们各自的人生轨迹,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在坚守与热爱中找寻生命的意义。
白洁的人生,是奉献与坚守的人生。她年均办案数量是全市审查批捕干警年平均办案数的 3 倍多,即便身体状况糟糕,积劳成疾,动过四次大手术,胸部用铁丝固定着,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有人问她,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自己却得了重病,后悔吗?她坚定地回答:“我从不后悔,因为我从中得到了最大的快乐。”
她资助素不相识的贫困生高瑜磊,一助就是 12 年;她收养弃婴,不顾父母的反对,用爱温暖着这个小生命。在白洁看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在于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去温暖这个世界。
黑女的人生,是热爱与追求的人生。她从大山里走出,辛勤笔耕,在《诗刊》等多家刊物发表诗歌 200 多首,出版诗集《桃之夭夭》。当孩子们问她写作辛苦吗,她笑着说:“不苦,它是一种快乐,而且当你完成一篇文章的时候,自我欣赏时,觉得写作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呀。”
黑女对诗歌的热爱,已经融入了她的生命。她为了不忘记大山,给自己起笔名叫黑女,这份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写作的执着,让她的人生充满了意义。她告诉我们,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为之不懈追求,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养成教育中,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让孩子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不在于地位有多高,而在于是否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要像白洁一样,拥有奉献的精神,乐于助人;要像黑女一样,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努力。或许现在你们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但只要保持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善意,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三、价值观的养育:于取舍与担当间确立行为的准则
价值观,是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所遵循的判断标准,它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白洁与黑女在面对人生的各种取舍时,所展现出的担当与坚守,为我们树立了正确价值观的榜样。
白洁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坚守着公正与善良的价值观。当发现盗窃电缆的少年可能未满 16 岁时,她没有只看户籍登记,而是四处奔波查清事实,因为她知道,这关系到一个少年的命运。她为了安抚嫌疑人的重病父亲,主动假作嫌疑人的女秘书去服侍,最终让嫌疑人主动交待一切。在她看来,法律是公正的,但执行法律的人要有温度,要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她生活并不富裕,却坚持资助贫困孩子;自己身体很差,却依然坚守岗位。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面前,白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就是她的价值观,是一种舍己为人、勇于担当的价值观。
黑女则用她的行动诠释了感恩与责任的价值观。她虽然进城了,但始终思恋着那片黄土地和故乡的亲人,她的诗歌里满是对父亲、对故乡的感恩之情。作为一名诗人,她没有忘记肩上的责任,用心灵去写作,用文字去记录生活、表达情感。
当育贤文学社的孩子们向她请教写作问题时,她耐心解答,还留下电话让孩子们遇到问题随时问她。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们的责任,体现了她高尚的价值观。
在养育孩子价值观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当孩子面临选择时,要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值得的,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坚持、什么该舍弃。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是选择诚实还是撒谎,是选择帮助同学还是袖手旁观。这时候,就要想想白洁和黑女,学习她们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四、家校社协同,共筑养成教育的坚实基石
白洁与黑女被孩子们采访时道出了真情,她们用自己的人生情感与事业,演奏了壮丽美好的做人乐章;孩子们在作文中写出了心声,他们用自己幼稚的童心和童言,描述了美好的做人诗篇。这看似简单的采访,让两位名人融入了孩子的作文话题,也导播了孩子的做人轨迹。
育贤文学社抓住了孩子感兴趣的作文话题,将作文与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给我们的养成教育带来了启示:养成教育不是孤立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努力。
作为学校,要像育贤文学社一样,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接触优秀人物、感受美好品质的机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会孩子感恩、担当、善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社会,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像白洁和黑女这样的优秀人物,他们的事迹是宝贵的教育资源,社会应该多宣传他们的故事,让更多的孩子受到启发和鼓舞。
各位老师、家长们、同学们,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它关乎孩子的一生。白洁与黑女的故事,就像两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养成教育的道路。让我们以《养育》三观理论为指导,家校社协同发力,共同培养出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时代好少年,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