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锤炼三生】从“旱鸭子”到“水天鹅”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56

从“旱鸭子”到“水天鹅”
——用“生命·生存·生活”的理念驾驭人生风浪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养育》一书的作者杨丰烈。今天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特别的经历——一段关于“下海”的故事。这段故事里,有海浪的咸涩,有挑战的汗水,更有对“生命、生存、生活”这三个成长维度的深度思考。
在《养育》这本书里,我曾写下这样的话:“崇尚生命至尊的理念,提高轻松富足的生命质量,培养勇于挑战的生存能力,优化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这一切都蕴藏在米面油盐的细节里,酸甜苦辣的滋味中。”今天,我想把这句话里的“三生”理念,融入一段从“旱鸭子”到敢与海浪共舞的经历,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学游泳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孩子认真对待。

一、在浪花中触摸生命的温度——生命维度:敬畏与绽放
说起“怕水”,我曾是个不折不扣的“岸边观望者”。海南的椰林沙滩、威海的蔚蓝海岸、秦皇岛的碧波荡漾……那些别人眼中的戏水天堂,于我而言,只是“安全区”里的风景。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敢“下海”闯商海,有人却始终守着岸边的安稳——我就是那个怕被海浪“吞噬”的胆小者。
但生命的奇妙之处,正在于它总有突破局限的渴望。生命至尊,不是躲在温室里的娇贵,而是在认清风险后依然愿意触摸世界的勇气。当我站在青岛金沙滩的海岸线上,看着海浪里欢呼的老人、嬉戏的孩子,突然明白:生命的质量,从来不是“不出错”,而是“敢体验”。
第一天在齐腰深的海水里,巨浪拍过来时,我和所有人一样惊呼——那不是恐惧的尖叫,而是生命与自然碰撞的愉悦。你看,胆小者背对浪头,用后背承受冲击;胆大者面对浪头,用胸膛迎接挑战;智勇者侧对浪头,在借力中化解力量。这多像我们的人生:生命的绽放,从来不是只有“硬扛”一种方式,而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同学们,你们的生命正像初升的太阳,家长们守护着这份生命的纯粹,老师们浇灌着这份生命的成长。但生命的温度,终究要靠自己去触摸:怕黑的孩子,总要在夜晚看清星光;怕高的人,总要在攀登时感受风的拥抱。就像我终于敢让海水漫过脚踝、膝盖、腰间,生命的边界,就是这样一次次被温柔地推开。
二、在搏浪中锤炼生存的本领——生存维度:勇气与智慧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世界像一片辽阔的海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巨浪滔天。有人说,要在风浪中站稳脚跟,需要清醒、勇气、智慧、定力。而我在海浪里悟到:这些宏大的词,其实藏在最朴素的“游泳”二字里。
“游”是浮行于水,“泳”是潜行于水,合起来,就是在水中掌控自己的能力。生存能力,从来不是天生的“超能力”,而是像学游泳一样,一步一步练出来的“基本功”。
后三天进军深海时,我带了个救生圈——这不是退缩,而是生存的智慧:先保护自己,再探索未知。就像婴儿学步要扶着桌子,生存的第一步,是懂得借助工具。但真正的成长,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跨越。
我跟着视频学蛙泳“三步曲”:蹬腿要“收-翻-蹬-夹”,像青蛙的后腿一样有力;划手要“外划-内收-前伸”,像翅膀一样舒展;换气要“划手抬头-蹬腿低头”,在沉浮间找到呼吸的节奏。刚开始,我死死抓住浮球绳,生怕一松手就沉下去;后来把救生圈移到腰间,逼着自己练划手;最后,当我能在海面上扑腾着浮起来时,突然懂得:生存的勇气,不是“不怕沉”,而是“沉下去也敢再浮起来”。
最危险的那次,巨浪卷走了我的救生圈。情急之下,我凭着从头顶戴救生圈的习惯(后来才知道这是师傅称赞的“自救智慧”),左手抓圈、头先钻、肩再进、右胳膊挤出圈,终于化险为夷。代价是戴了十几年的夏凉帽被大海“没收”,皮肤被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但这正是生存的勋章:为了成长,总要付出“学费”。
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生存能力从来不是“遇到风浪再学游泳”,而是“平时练会游泳,才能不怕风浪”。课堂上的知识、生活中的技能、挫折中的反思,都是我们“游泳”的本领。就像蛙泳要练“三步曲”,应对人生风浪也要练“基本功”:遇到难题时的“蹬腿”(发力坚持),与人合作时的“划手”(协调配合),顺境逆境中的“换气”(调整心态)。这,就是驾驭风浪的智慧。三、在畅游中舒展生活的画卷——生活维度:热爱与从容
当第六天在崂山的淡水泳池里,我突然能游出三五米时,那种喜悦难以言表。不是因为“会游泳了”这个结果,而是因为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有这么多打开方式。
游泳于我,早已超越了“生存技能”的范畴。它是体育精神——自由泳的舒展、蛙泳的稳健,每种姿势都是对自我的挑战;它是生活符号——夏日里的嬉水消暑,海浪中的亲子互动,每种场景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就像书中写的“优化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生活的美好,从来不在于“完美无缺”,而在于“不断添加新色彩”。
在青岛的五天,每天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西下,我在海水里泡足七个小时。看老人带着孙辈学憋气,看年轻人比赛谁游得快,看陌生人互相提醒“浪来了”——这就是生活最生动的模样:在共同的热爱里,人与人的距离被拉近;在探索的快乐里,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家长们或许会想:孩子学习太忙,哪有时间“玩水”?老师们或许会问:课堂知识都学不完,为何要花精力在“游泳”上?但生活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会游泳的孩子,懂得“收腿再蹬”的节奏,也能在学习中掌握“张弛有度”的方法;敢搏浪的人,明白“侧对浪头”的智慧,也能在生活中学会“灵活变通”的从容。
生活的质量,藏在“米面油盐”的细节里,也藏在“浪里白条”的潇洒里。当我们能在水中舒展四肢,就会懂得:生活不必紧绷如弦,偶尔“浪一浪”,才能更有活力;当我们能在风浪中调整呼吸,就会明白:生活不必苛求平顺,接受“有浪有静”,才能更从容。
同学们,愿你们既能在课堂上专注学习,也能在阳光下尽情奔跑,在泳池里大胆扑腾——生活的画卷,本就该五彩斑斓。家长们,愿我们既守护孩子的安全,也给他们“下海”的机会——因为生活的体验,比“完美保护”更珍贵。老师们,愿我们既传授知识的“标准答案”,也鼓励探索的“无限可能”——因为生活的智慧,往往藏在“试错”里。

结语:从“旱鸭子”到“水天鹅”的蜕变
今天站在这里,我依然不敢说自己是“游泳健将”,但我敢说:我告别了“旱鸭子”的胆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信:生命的质量,在于敢突破;生存的能力,在于勤练习;生活的状态,在于会热爱。
“三生”理念从来不是抽象的道理,它就藏在我们学游泳的每个细节里: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敢下水;对生存的准备,让我们能游起来;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想游得更远。
最后,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片海,我们都是“学游泳”的人。不必怕浪大,因为浪越大,越能练出驾驭的本领;不必怕学不会,因为每一次扑腾,都是靠近彼岸的一步。愿我们都能在生命的海洋里,既做敬畏风浪的智者,也做敢搏风浪的勇者,更做会享风浪的乐者——从“旱鸭子”到“水天鹅”,蜕变的不只是技能,更是整个人生。
谢谢大家!

更新:2025-07-13 05:06:1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